TCP
特点
- 面向连接,建立好连接,保持通过
- 可靠传输:
- 应答机制
- 超时重传
- 错误校验
- 流量控制和阻塞管理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区别
- 一个服务器可以同时为多个客户端提供服务
- 一个客户端只能连接一个服务器
TCP客户端
执行流程
- 1.创建tcp套接字
- 2.建立链接(三次握手,拨号)
- 3.收发消息
- 3.1发消息,调用send方法,只要消息内容就好
- 3.2收消息,调用recv方法,只有二进制消息内容
- 4.关闭tcp
代码示例
from socket import *
# 创建socket
tcp_client_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目的信息
# 服务器的ip
server_ip = input("请输入服务器ip:")
# 服务器的端口
server_port = int(input("请输入服务器port:"))
# 链接服务器
tcp_client_socket.connect((server_ip, server_port))
# 提示用户输入数据
send_data = input("请输入要发送的数据:")
tcp_client_socket.send(send_data.encode("gbk"))
# 接收对方发送过来的数据,最大接收1024个字节
recvData = tcp_client_socket.recv(1024)
print('接收到的数据为:', recvData.decode('gbk'))
# 关闭套接字
tcp_client_socket.close()
注意点
- 客户端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先建立好和服务端的连接
- 再和服务器建立好连接之后无须绑定端口
TCP服务端
执行流程
- 1.创建tcp服务器套接字
- 2.绑定端口
- 3.设置为被动接听模式
- 服务器套接字.listen()
- 4.获取客户端连接
- 4.1 服务器套接字.accept()获取到客服端连接之后,返回的一个元组
- 4.2 元组中的两个元素 第一个是客户端的套接字,第二个元素是客户端地址
- 5.根据获取到的客户端套接字收发消息给客户端
- 6.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 7.关闭服务器套接字
代码示例
import socket
def main():
"""TCP服务器的基本使用"""
# 创建TCP套接字
server_soc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绑定端口
local_address = ('', 1314)
server_soc.bind(local_address)
# 设置为被动接听模式
server_soc.listen(128) # 参数控制最多能同时连接的客户端数量
# 获取客户端连接
print('正在获取客户端~~')
client_soc, client_addr = server_soc.accept()
# 接收客户端信息
recv_msg = client_soc.recv(1024)
print('接收到消息:%s' % recv_msg.decode('utf-8'))
# 发送信息到客户端
client_soc.send(b'hello')
# 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client_soc.close()
#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
server_soc.clo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注意点
- 服务端一定要绑定端口
设置被动接听模式中的参数作用是:控制最多能同事连接的客户端的数量
客户端套接字关闭,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链接断开;
服务器套接字关闭,新的客户端无法建立链接,但是之前的已经存在客户端套接字依然存在
其他
TCP与UDP的区别
tcp
- tcp是面向连接的,所有建立链接之后,可以收发多次
- 数据传输速度较与udp慢点.
- 数据安全性高,适合发送一些重要的数据.
udp
- udp不是面向连接的.
- 数据传输速度比tcp快.
- 但是它的数据安全性低,适用于一些不重要的数据传输.
特点对比:
\ | UDP | TCP |
---|---|---|
传输速度 | 快 | 慢 |
数据安全性 | 不安全 | 安全 |
数据重要性 | 不重要 | 重要 |
是否面向连接 | 否 | 是 |
本地环回
- 本地换回指的是本机的ip地址,作用和localhost一样,常用语本地测试
网络模式
- 单工:设备只能做接收、发送的一个操作
- 半双工: 设备既能发送也能接收,但是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
- 全双工:同一时间既能接收又能发送
- #### Socket 是全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