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积累

本文介绍了C++中常用的基础函数,如strlen(), sizeof() 和 sscanf() 的使用方法,同时详细讲解了pair数据结构的功能及用法,以及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和new的操作方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strlen()函数计算的是mesg字符串的长度,不包括"\0".

  而sizeof()是测字符串长度包括"\0".



pair用法

类模板:template <class T1, class T2> struct pair

参数:T1是第一个值的数据类型,T2是第二个值的数据类型。

功能:pair将一对值组合成一个值,这一对值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T1和T2),两个值可以分别用pair的两个公有函数first和second访问。

【定义】

 pair<int, double> p1;  //使用默认构造函数
 pair<int, double> p2(1, 2.4);  //用给定值初始化
 pair<int, double> p3(p2);  //拷贝构造函数

【访问元素】

pair<int, double> p1;  //使用默认构造函数
p1.first = 1;
p1.second = 2.5;
cout << p1.first << ' ' << p1.second << endl;

输出结果为:1   2.5

【赋值】

①利用make_pair:它一般都使用在需要pair做参数的位置,可以直接调用make_pair生成pair对象
pair<int, double> p1;
p1 = make_pair(1, 1.2);

②变量间赋值
 pair<int, double> p1(1, 1.2);
 pair<int, double> p2 = p1;


关于动态申请内存malloc的知识

头文件
#include <stdlib.h>

void* 表示未确定类型的指针,void *可以指向任何类型的数据,更明确的说是指申请内存空间时还不知道用户是用这段空间来存储什么类型的数据(比如是char还是int或者其他数据类型)。

格式:void *malloc(size_t size);

①int *p; p = (int*)malloc(sizeof(int) * 128);

申请数组:分配128个(可根据实际需要替换该数值)整型存储单元,并将这128个连续的整型存储单元的首地址存储到指针变量p中

②double *pd = (double*)malloc(sizeof(double) * 12);

申请数组:分配12个double型存储单元,//并将首地址存储到指针变量pd中

③tree *root=(tree*)malloc(sizeof(tree));

申请根节点:不是数组,不需要声明申请空间

new则不然,是c++的关键字,它本身不是函数。new不依赖于头文,new 返回指定类型的指针,并且可以自动计算所需要大小 
int *p;
p = new int;//返回类型为int *类型(整数型指针),分配大小为sizeof(int);



sscanf用法

#include<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常见用法
	char str1[512] = { 0 };
	sscanf("123456", "%s", str1);
	printf("str1=%s\n", str1);
	//取指定长度的字符串。如在下例中,取最大长度为4字节的字符串。
	char str2[512];
	sscanf("123456", "%4s", str2);
	printf("str2=%s\n", str2);

	//取到指定字符为止的字符串。取遇到空格为止字符串,拆分成两个字符串放入两个字符串数组中
	char str3[512], str4[512];
	sscanf("123456 abcdedf", "%s %s", str3,str4);
	printf("str3=%s  str4=%s\n", str3,str4);

	// 取到指定字符集为止的字符串。如在下例中,取遇到大写字母为止的字符串。也就是大写字母不取。
	char str5[512];
	sscanf("123456abcdedfBCDEF", "%[^A-Z]", str5);
	printf("str5=%s\n", str5);

	// 取仅包含指定字符集的字符串。如在下例中,取仅包含1到9和小写字母的字符串。
	char str6[512];
	sscanf("123456abcdedfBCDEF", "%[1-9a-z]", str6);
	printf("str6=%s\n", str6);
}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历史速度命令(HVC)增强仿射编队机动控制性能的方法。论文提出了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全面评估HVC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易于测试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延迟参数与跟踪误差关系的显式不等式。研究为两轮差动机器人(TWDRs)群提供了系统的协调编队机动控制方案,并通过9台TWDRs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稳定性和综合性能改进。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仿射编队控制类、HVC增强、稳定性条件检查以及仿真实验。代码不仅实现了论文的核心思想,还扩展了邻居历史信息利用、动态拓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等性能提升策略,更全面地反映了群体智能协作和性能优化思想。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群体智能、机器人编队控制、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②掌握仿射编队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实验;③学习如何通过引入历史信息(如HVC)来优化群体智能系统的性能;④探索中性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仿射编队控制技术。代码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初始化配置、控制律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便于理解和分析系统性能。通过阅读和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VC增强仿射编队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