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矩阵中的最长递增路径c_漫画:图的“多源”最短路径

本文详细介绍Floyd算法的应用过程,通过逐步引入中继顶点的方法,不断刷新矩阵中的临时距离,最终得出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文章还解释了动态规划在算法中的应用,并给出具体的实现代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6a375f4b307b4078655a699675b68d42.png71112a0e5b0a1f448d81cd5fba4c051a.png

————— 第二天 —————

95141ef58f0b99a00734f9a2c0b060b9.png88b57552951d05126363bb68a03ee290.png85eba9ff975b2f3c723dbe46e6ae608c.pnga96872f998a486e1df4ec4c6d0604105.pngf122314957f317ff63f447ed966c5ea8.pngaa1403dbe26a027be77537f5f08a4edd.png

小灰的思路如下:

第一步,利用迪杰斯特拉算法的距离表,求出从顶点A出发,到其他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

ae88f31c9151d1581ce60b7dbb083d51.png

第二步,继续使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求出从顶点B出发,到其他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

第三步,从顶点C出发,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

第四步,从顶点D出发......

.......

就像这样,一直遍历到顶点G。

这个思路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

假如图中有n个顶点,如果不考虑堆优化,一次迪杰斯特拉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2)。所以,把每一个顶点都计算一遍,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n^3)。

e42bbc0ad12dd23ea13fb41ee161a4c8.png05fb3f33c17efaec53421f00aa7e3fec.png503f42d8a5d0bf54ab524b9b353bf488.png

————————————

2b61adb4dcfd285f68ee97323b87387f.png997f04778b4d1b8eeb4fd8fc4cd0e3c0.png7bb4c539442bbdfd9a4f4cffedda8e34.png9935cc3622d5e542fe3b2516c31262bf.png069344ddf8049801bc6586ee19ebe49f.pngacfbb5ddf3a4becaf9de807554e797a5.png1cb2e7e01e8217e62157db66220a5b9f.png956c8ed84211f430dd63321459688de9.png

举一个栗子:

cea842a89a2362628fc8def6258cd13f.png

上图的顶点A和顶点C没有直接相连的边,它们之间的直接距离是无穷大。

如果以B作为“中继顶点”,此时A到C的最短路径就是A-B-C,最短距离是3+2=5。

f96db05e84e0769e390992b0429878ab.png

再举一个栗子:

999b2c8e3ffa421abbf50c29c9b49521.png

上图的顶点A和顶点C直接相连,距离是6。但是存在一条“迂回”路径A-B-C,距离是3+2=5<6。

所以,经过中继顶点B,从A到C的最短距离可以是5。

473123eba775e30d98053177a7adad2e.png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Floyd算法的详细步骤。

1.要实现Floyd算法,首先需要构建带权图的邻接矩阵:

173ab0d665f00ac051d12656ef42f98c.png

在邻接矩阵当中,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从某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直接距离,这个距离是没有涉及到任何中继顶点的。

2.此时假定只允许以顶点A作为中继顶点,那么各顶点之间的距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B和C之间的距离原本是无穷大,此时以A为中继,距离缩短为AB距离+AC距离=

5+2=7。

更新对应矩阵元素(橙色区域代表顶点A到其他顶点的临时距离):

5e2d220e228c5f55f517918a5a70ef8b.png

3.接下来以顶点A、B作为中继顶点,那么各顶点之间的距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A和D之间的距离原本是无穷大,此时以B为中继,距离缩短为AB距离+BD距离=5+1=6。

A和E之间的距离原本是无穷大,此时以B为中继,距离缩短为AB距离+BE距离=5+6=11。

更新对应矩阵元素(橙色区域代表顶点B到其他顶点的临时距离):

d5a3483605a77b4b67c549df1cbe0916.png

4.接下来以顶点A、B、C作为中继顶点,那么各顶点之间的距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A和F之间的距离原本是无穷大,此时以C为中继,距离缩短为AC距离+CF距离=2+8=10。

更新对应矩阵元素(橙色区域代表顶点C到其他顶点的临时距离):

7ee08dd893b90a0519fa454d6b5994f4.png

.........

.........

以此类推,我们不断引入新的中继顶点,不断刷新矩阵中的临时距离。

最终,当所有顶点都可以作为中继顶点时,我们的距离矩阵更新如下:

0f9da6d96d11f7c3d8769bc4cc96cd42.png

此时,矩阵中每一个元素,都对应着某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最短距离。

2b897f6c9a7d9edc926ac6c387c1b67b.png3042d7eab1c63357953f3a975741fbd9.png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回顾一下动态规划的两大要素:

问题的初始状态

问题的状态转移方程式

对于寻找图的所有顶点之间距离的问题,初始状态就是顶点之间的直接距离,也就是邻接矩阵。

而问题的状态转移方程式又是什么呢?

假设新引入的中继顶点是n,那么:

顶点i 到 顶点j 的新距离 = Min(顶点i 到 顶点j 的旧距离,顶点i 到 顶点n 的距离+顶点n 到 顶点j 的距离)

2e3b73795c2c143bac0adf714f22203e.png

final static int INF = Integer.MAX_VALUE;

public static void floyd(int[][] matrix){

//循环更新矩阵的值

for(int k=0; k

for(int i=0; i

for(int j=0; j

if(matrix[i][k] == INF || matrix[k][j] == INF) {

continue;

}

matrix[i][j] = Math.min(matrix[i][j], matrix[i][k] + matrix[k][j]);

}

}

}

// 打印floyd最短路径的结果

System.out.printf("最短路径矩阵: ");

for (int i = 0; i < matrix.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matrix.length; j++)

System.out.printf("%3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