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mesh 复合材料_有限元复合材料模型的建模流程是怎样的?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有限元分析中处理层状复合材料的三种建模方法:基于区域的壳模型、基于层的壳模型和基于层的实体模型。针对每种模型,文章阐述了具体的建模步骤,从生成单元、指定材料属性到定义层叠模型和边界条件,最后进行加载求解。这些方法旨在模拟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结构,以适应汽车、航空等工业领域的应用需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有限元复合材料模型的建模流程是怎样的?

有限元:

2017-05-25 10:13:24

阅读数:

4914

分享到:

复合材料大量应用于现代工业设计,其在汽车,航空工业的使用也对有限元模型提出新的要求。以汽车工业为例,玻璃丝增强塑料广泛用于车壳制造,碳陶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刹车片制造。这两种材料都属于所谓的颗粒复合材料,微观上是由在基材内混入颗粒,其宏观材料模型的模拟方式基本可以沿用经典的方法。而另一种复合材料,层状复合材料,由多层不同性质的材料叠加而成,在有限元模型上更复杂。这次就来说说在有限元建模上处理的流程。

层状复合材料在建模上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基于区域的壳模型,基于层的壳模型,和基于层的实体模型。本质上所有模型都为了模拟类似下图中的层状材料。

在经典的区域壳模型中,一个壳结构被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种层组合。同一层材料可以存在于多个区域,但是在不同区域的定义中,该层材料依然要被重复定义一次。这种建模方式描述的是复合材料模型最终的(在加载时)的状态。所以这种模型的建模流程大致是。

1、生成壳单元。

2、指定单元材料坐标。

3、指定模型中所有用到的各层材料的宏观材料材料模型。常见的如平面应力各向同性材料,或者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等。

4、指定模型各区域的层叠模型。每个区域有独一的层叠组合。同一层材料可能出现在不同区域。各区域的模型包括该区域层的组合,该区域的总厚度等。

5、指定各单元所在的区域及对应的层叠模型。

6、生成边界条件。

7、加载求解。

以上区域模型的优点,是模型建成后一目了然:结构有不同材料的各部位由不同材料模型表示。缺点是建模任务随着层的增多而快速增加。有时候仅仅为了加入一层不规则形状的材料,工程师要在模型中加入多个模型以对应新一层产生的各种层叠组合。为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