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现这3个现象, 说明你的孩子在无效学习! 家长们: 原来如此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很多人都认同的至理名言,也是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用来鼓励孩子学习的口头禅。但是,真的越努力,就会越幸运吗?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上学非常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认真问问题,认真写作业、认真复习……可就是这样努力的孩子学习却始终处在中游,上不去。
我们能责怪孩子不努力吗?
当然不能,毕竟孩子的努力我们是看在眼里的。
那为什么孩子这么努力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呢?
因为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学习是无效的。
要想孩子成绩好,家长们需要警惕下面三种无效学习的信号!
1、盲目模仿,没有主见
很多孩子比较缺乏主见,往往看到别人成绩好,就会跟风学习他们的行为,比如:
看到同学在用某APP背单词,自己就赶紧下一个,放弃之前所用的词典;
见到某同学再做新的试卷,就买了一份同样的开始做,把学校发的试卷扔在一旁;
听说某同学在上网课,便也跟着去学习,而把之前学了四五期的同类型课程丢在一旁;
……
这也就造成了一部分孩子看着很忙,其实什么都没有学到的现象。
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决不能看见别人怎么学自己也怎么学。
适当的参考别人的学习方式是可以的,但是照搬、没有主见则是盲目的。
学习在于内容,而不在于学习的承载物。让孩子将一本习题写完、吃透知识点,才能考虑是否新买一本。
2、只会听课,不会思考
很多孩子上课的时候真的很认真,认真到能够记下上课时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但是,下课后,你问他老师讲的内容理解了多少,他会告诉你不到一半。因为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他只是听了一遍,没有在心里演算一遍。
这是典型的只会听课,不会思考的学生类型。
上课时候只去听老师讲,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老师会用这种方式去解答题目。对于学习来说,单纯地输入是没有用的,要学会在输入的时候思考,学会用心看,而不是只用眼睛看。
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多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多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事事让家长包办。
用提问、检查的办法去“逼迫”孩子多思考、多动脑。家长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孩子之前写错的难题进行提问,将孩子写错的题用试卷的方式进行整理,让孩子“模拟考试”。
一个孩子,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才会真正的学习,才会进步取得好成绩。不思考,做的再多也不会对成绩有任何好的影响。
3、缺乏耐心,做不到持之以恒
没有耐心的孩子,不管是吃饭、看书还是玩游戏,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三分钟热度,甚至出现急躁、尖叫、打人、骂人的情况。而且抗挫能力差,遇到问题时,很难静下心来钻研去解决问题,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家长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当家长自控力差、缺乏耐心,时常忍不住去吼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慢慢地成为父母的样子。所以父母也需要学会情绪控制,遇事不慌乱,冷静地去解决问题,耐心地与孩子沟通,这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制造成就感。比如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课,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跟孩子说自己小时候拼音没学好,请她每天放学回来教妈妈。这让孩子觉得自己比家长都厉害,自己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别人,为了胜任老师的角色,孩子上课会更努力学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