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程间的通信方法
通常采用C/S模型进行通信,近些年产生了对等模型进行通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2P。
2:分布式系统
由在网络中不同计算机上作为进程执行的软件单元组成。
3:因特网
3.1 因特网的体系结构
- 第一层ips,非常高速、高容量的国际化广域网,是Internet的主干
- 第二层ips,区域性的,由通信公司运营,第一层和第二层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本质上是路由器的网络,集中提供因特网的通信基础设施。
- 第三层ips,则是终端,
3.2 因特网编址
- 是指所谓的ipv4/ipv6,每台机器在网络中都有自己的地址。然后为了助记,有了DNS,来帮我们翻译那不好记的32位/128位二进制,哪怕被翻译成了10进制。而域名被注册后的扩展,使用的是域名反写。
- 3.3 因特网应用
- 1 电子邮件: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邮件或者从作者的本地计算机向邮件服务器发送消息所使用的两种网络协议,SMTP(普通ASCII)/MIME(兼容)
访问到达和存储在用户邮件服务器的电子邮件的两种协议是POP3(下载到本地,然后再读取更改)/IMAP(可以在服务器上修改,读取) - 2 文件传输协议:FTP,是一种在Internet上传输文件的C/S协议
- 3 Telnet和SSH,Telnet远程登录协议系统,通过这种方式登录是没有加密的,SSH代替了Telnet,添加了加密。
- 4 VoIP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典型例子Skype
- 5 远程广播
- 1 电子邮件: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邮件或者从作者的本地计算机向邮件服务器发送消息所使用的两种网络协议,SMTP(普通ASCII)/MIME(兼容)
4: 万维网
- 在因特网上发展起来的网状组织就是万维网。这是基于超文本来建立起来的概念。
- 万维网的实现基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就是获取服务内容,如文档来展示给客户看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浏览器,而服务器端就是在服务器上调度保存在服务器上的资源的,并提供访问权。
- 访问的东西是什么,超文本文档。
- 使用的协议是什么?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 如何去找到文件?统一标识定位符(URL)。
- 格式是什么?
协议名://助记名/存档位置/文件名。
很多网站由默认访问的页面,也就是不需要书写存档位置和文件名来展示内容的叫主页。而协议如果不指明则默认是http协议,所以很多时候只需要输入助记名就可以访问网站的主页了 - HTML
5:Internet协议
- 5.1四层网络结构解析
- 1:应用层,简单理解为我们所使用的所有应用软件,设置上报文,地址,然后发送给传输层
- 2:传输层,目的是拆解长报文,添加序列号。拆解长报文的原因是长报文会阻塞传输。
- 3:网络层,有固定的地址,并且维护路由寻址表。报文传输到当前节点时,比对当前节点网络层地址,如果不是目的地,则向目的地转发,这个节点称为中转站,网络层是把传输层传输过来的拆解报文,经不同的中转站发送到目的地的,为的就是提高效率,但是我们屏蔽了这个过程,所以看起来是直接传送到的。
- 4:链路层,传输过程搭载的实体。
当然现在更细化为七层,具体请看OSI七层协议解释
但是七层协议很难取代四层协议的看法,因为这就是既定事实。
- 5.2 TCP/IP协议簇
- 首先这是一个协议组的简称
- 传输层不只有TCP(安全,控制传输速率防止拥塞),还有UDP(高效,无协议)
- IP是实现赋予网络层任务的Internet标准。Ip在传输包上增加了“跳数”属性,防止包在路由寻址过程中迷失在链路层中。
6 安全性
- 6.1 公钥加密
- 在这个系统中,你可以知道是怎样加密的,但是你不知道如何解密,是因为解密需要与公钥配对的那个私钥来实施。而私钥保存在目的地。
- 但是如果有人伪装目的地来接收你的公钥,这对他们来说也很有意义。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可信任的Internet网点。认证机构
- 而这个认证机构会发给你一个只能你使用的公钥,俗称证书,证书里面包含你的姓名之类的个人信息以及公钥,这让你在发送报文的时候自动含有你个人的信息(私钥的数字签名),目的地的公钥会识别这个信息(解密消息来源私钥)来判断是否这个报文是由你发出的还是由伪装者从其他地方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