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故乡,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因为全村移民已有十几年,便很少再回去。2016年的暑假,再次回到那个小山村生我养我的地方,看看故乡的山,故乡的水。
进山,从柏油,到仅容一车通过的水泥,再到有些坑坑洼洼的泥石,山十八弯。山绿草盛水潺潺,鸟鸣虫爬蝶翩翩。山是绿的,草是绿的,水也是绿的。蝴蝶或成群停在中,车子靠近时才从容而飞,或在你周围,或在草丛中翩然起舞。车子悠悠前行,一条黑蛇从车前蜿蜒而过,想再瞧一眼的时候,它已经很快没入草丛不见了。前面有牛儿在边吃草,它静静地吃,车子缓缓从它身边通过
,它抬头面向车窗,我们心里有那么点小紧张。上,看到骑着电动车的养蜂人,山边岩壁上摆放的蜂桶,山沟里流出的一股清泉,岩壁上垂下的缕缕青草,边草丛中开得热闹的野花,一切都是那么美!
村子里,弯弯的石拱桥还是静静地立在小溪上,桥下的流水轻轻地流着。在村中走一走,一座座泥瓦房也静静地立在那里。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月光星空下,桥头话桑麻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鸡鸣犬吠,孩子们在晒谷场上的嬉闹声仿佛就在耳边。
泥瓦房,曾经是故乡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的泥墙,风吹日晒雨淋,就有了一道道裂纹,或黄或黑的瓦片,瓦缝中会有青草随风摇曳。小小的木窗有些四方,木窗棂已成黑色。正门对开的木门,贴着春联或年画,正门前有些人家还会有一扇矮门,有人在家时正门开着,矮门关着,让鸡鸭狗止步。侧门则一扇木门。这些泥瓦房也是血脉相连的,承载着血缘亲情。一座老房子可能住着两三户人家,是自家兄弟,以木板墙相隔。夫妻吵架、孩子哭闹谁也瞒不住谁,有个病痛也能及时伸手。全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方有难,大家伸手,农忙时节,互帮互助。刚移居在外的前几年,一到农忙时节,收番薯,收玉米,摘茶叶很多乡亲会在家住上一段时间,村里炊烟四起。渐渐地,回家的人越来越少,老房子没有了烟火气息,也颓废了,很多已不能住人。老房子已经成了葳蕤草木掩映中的风景,安静而沧桑。
我走过小桥,来到桥底下坐下来,双脚浸在水中,凉意沁脾。小鱼从我脚上游过,一条小鱼轻触我鞋面,停留一眨眼的时间,又游走了。一只蝴蝶悄悄飞来,轻落于我手机一角,又翩然而去;过一会儿,另一只蝴蝶又轻轻停靠裤腿一侧,然后又轻盈飞走了。此刻,我的心是如此,中又带着一丝丝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