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 python_python如何最快毫秒速度使用requests?

本文针对服务器限流机制提出改进方案,包括使用单线程多进程模式、调整并发策略及优化系统配置,旨在提高多账户同时抢购的成功概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看了题主的更新,下面是一些新的回答。以下仅仅针对所看到的,因为有太多的需求细节不清楚,而且也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例如,如果你用账户1在服务器开始出票前0.5秒抢了一下,服务器返回“未开始”,会不会仍然对这个账户限流?也就是是说,账户1下一次可能成功的请求最早只能在开始出票后的0.5秒(每个账户1次每秒);账户提交过快的请求,比如每秒10次,那么会不会被抑制?比如这样做50次后,服务器会否对这个账户进行更长时间的限制;限流会刷新吗?比如账户1,由于提交了请求过多处于被限制状态,此时如果过了0.8秒再提请求,那么那边的限制时间会不会跟着延长0.8秒;除非用户在一秒内不再请求,才解开限流?如果服务器不管那么多,只是单纯的丢弃过度的请求,每过1秒钟时,放开一个请求,那么问题就好解决的多了。

看了一下你的代码,逻辑上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几个系统性的问题可能对你的时延和成功率有影响。一是,你在时间到了以后才去创建线程,创建线程的工作本身非常慢(相对于其他的操作),然后是;二是,调用thread.start,这个方法的意思是“开始线程调度”,操作

现在关键问题是保证你的5个账号(我的理解是你作为经销商只能申请5个账号?),在开始一瞬间的成功率。可以试验一下如下的办法:

1、不用多线程。而是采用单个线程+多个进程的模式,每个进程负责1个账号。具体说来,程序的架子如下:

import sys

import datetime

import time

def handle(resp):

# 处理响应的函数

pass

def buy(account):

# 函数:买一张票

# 把账户信息account加入请求,并发送请求

# 为了成功率,我们try catch,实验若干次

request_body = () .... # 构建请求

c = 0

while True:

try:

resp = request.post(json=request_body, headers=headers)

# 处理返回的请求响应,

if handle(resp):

return Tru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str(e))

finally:

c += 1

if c > 2:

print("超过重试次数!")

break

return False

def main():

# 账户信息,可以是API Key或者是别的

account = sys.argv[1]

# 把字符串转成datetime类型,这样每次的比较可以省去这个转换。

buy_time = datetime.datetime.strptime(sys.argv[2], '%Y-%m-%dT%H:%M:%s')

milliseconds_jitter = int(sys.argv[3]) # 毫秒级别的跳动值,例如 10, -10,...

now = datetime.datetime.now

while True:

if now() - buy_time > datetime.timedelta(milliseconds=milliseconds_jitter):

for i in range(100):

buy(account) # 要买多于一张,循环,

time.sleep(1)

break

# time.sleep(5)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2、调用如上的程序,对每个账户跑5个进程,真正的做到“并发”,这样这5个里面只要有一个成功,就可以。(具体的数字你可以调,看你的系统情况)这个是针对服务器不会刷新限流的“抑制时间”。

# 账户1

python '2019-07-01T00:00:32' -5

python '2019-07-01T00:00:32' 0

python '2019-07-01T00:00:32' 0

python '2019-07-01T00:00:32' 0

python '2019-07-01T00:00:32' +5

3、(可选)确保你的系统时间。在Windows系统下,打开时钟同步;在Linux下的话,打开NTP服务。--如果服务器的时间也是走标准NTP同步的话。

4、在Windows下,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将你的这些Python进程设定为“高优先级” -- 如果你有限制的专门服务器,其实最好设置为“实时” --这个我也不清楚,已经好多年没用Windows了;但是你可以做一下研究,看看可不可以设置更高的优先级,这样在系统调度的时候不会因为优先级低而被切换走过多。在Linux,可以nice(搜索linux nice)

--------- 之前的回答的分割线 ----------

这里涉及到很多问题,以下只考虑客户端的情况,还不考虑网络时延,

1、系统调用的时间

任何的datetime.now()或者time.sleep()的调用都涉及到系统调用(System Call)。所谓系统调用,就要涉及到从用户模式切换到内核模式,用直白的语言解释:就是要先存储当前的上下文信息,然后,然后程序会切换到内核模式,以运行这个获取时间的系统调用,然后将返回值存下,再切换回用户模式,恢复你的程序上下文,拿到那个时间值,再做一些封装等等。

以上的各个步骤都不是几个CPU周期就能完成的,可以说切换运行模式是非常“耗时的操作”,而且这个操作的成本非常之高(比起其他在用户模式运行的指令)。另外,如果你的

2、线程的调度时间

Python中的线程调度是依赖于底层的C库的,不过有个出了名的GIL,叫做全局锁的东西。简而言之就是说,为了保证不发生竞争或死锁,Python只允许一个线程在一个时间片运行。听起来好像这个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毕竟在以前单CPU单核的时代,线程就是快速的切换时间片而已,不过在多CPU多核的时代,这种方式根本无法利用多核的并行性,是一种资源浪费。以上是一点题外话。

回到本题,线程的调度时间是“无法预测的”,操作系统的内核有专门的线程调度的逻辑,在一个进程内会给每个线程一个小时间片执行,然后存起这个线程的执行状态,再调度另一个线程,这样循环往复。在Linux下,这种调度是preemptive(抢先式)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多于个线程,即便你有高精度的时延函数,你也无法精确的计时。你不知道调度线程的时候会有多少时延。

3、时延函数的精度

time.sleep从来都不是为了精确计时的,而且非常的依赖平台(底层的操作系统)。对于非实时操作系统(就是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里面那种操作系统,例如VxWorks),这个精度很可能在~10ms左右波动。

4、Python的解释器与垃圾回收

Python是解释型语言并且依赖于垃圾回收(GC),也就是说你的代码并不是直接编译成机器代码执行的,而是Python的解释器先扫描源代码,再生成字节码然后自上而下的执行,主要的问题是,你不知道映射到底层的机器代码到底是什么样子,而有可能一些额外的解释器逻辑会造成不可预测的时延,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垃圾回收(GC)。GC的例程会在后台一直扫描,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垃圾回收,这个也是需要运行时间的。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做到毫秒级的甚至更精确的,建议使用C,单线程,尽量少的系统调用,然后做profile,看你的代码稳定度,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精确度。

<think>我们正在处理用户的问题:使用Pythonrequests库发送GET请求时,响应返回'IccSignZuulFilter:Missing signature'错误。 根据错误信息,这通常是因为请求缺少签名(signature)而触发的安全机制。很多API服务(尤其是涉及支付、金融等敏感领域)会要求对请求进行签名,以确保请求的完整性和来源的合法性。 引用[1]中展示了如何通过requests库发送带有认证信息的请求(使用JWT token),但这里的问题不是缺少认证头(Authorization),而是缺少签名。 签名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将请求参数(包括公共参数和业务参数)按照一定规则排序(如按参数名ASCII码从小到大排序)。 2. 将排序后的参数拼接成字符串(如key1=value1&key2=value2)。 3. 在拼接的字符串末尾加上一个密钥(secret key)。 4. 对整个字符串进行加密(如MD5、SHA1、HMAC等)生成签名。 5. 将签名作为请求的一个参数(通常叫sign)发送。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API提供方的签名算法生成签名,并将其加入请求中。 由于用户没有提供具体的API文档,我们只能给出一般性的解决步骤: 步骤1:查阅API文档 首先,用户需要查阅该API的官方文档,找到关于签名的生成规则(包括需要哪些参数、排序方式、拼接方式、加密算法、密钥等)。 步骤2:生成签名 根据文档描述的签名算法,在发送请求前生成签名。 步骤3:将签名加入请求 将生成的签名作为请求参数(通常是query string参数)或请求头(如X-Signature)发送。 示例代码(假设签名算法为MD5,参数按字母排序,密钥为"secret"): ```python import requests import hashlib import urllib.parse # 请求参数 params = { 'param1': 'value1', 'param2': 'value2', 'timestamp': '1234567890' # 通常还需要时间戳等参数 } # 步骤:排序、拼接、加密钥、生成MD5 def generate_sign(params, secret): # 1. 参数按key的ASCII顺序排序 sorted_params = sorted(params.items(), key=lambda x: x[0]) # 2. 拼接成字符串:key1=value1&key2=value2 query_string = '&'.join([f"{k}={v}" for k, v in sorted_params]) # 3. 在末尾加上密钥 string_to_sign = query_string + secret # 4. 计算MD5(或根据文档要求使用其他加密算法) return hashlib.md5(string_to_sign.encode('utf-8')).hexdigest() secret = 'your_secret_key' # 替换为实际的密钥 sign = generate_sign(params, secret) # 将签名加入参数 params['sign'] = sign # 发送请求 url = 'https://api.example.com/endpoint'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params=params) print(response.json()) ``` 注意:不同的API提供方签名算法可能不同,以上只是一个通用示例。 如果用户没有文档,可能需要联系API提供方获取签名规则。 另外,引用[3]提到了一些反爬机制(如检测webdriver),但这里的问题与签名有关,与反爬机制关系不大。 因此,总结解决方案: 1. 获取API的签名规则文档。 2. 按照规则生成签名。 3. 在请求中加入签名。 如果用户仍然遇到问题,可能需要检查: - 密钥是否正确 - 参数是否完整(比如是否缺少时间戳、随机字符串等) - 参数排序是否正确 - 字符串拼接方式是否正确 - 加密算法是否正确 如果用户能提供具体的API文档或签名规则,我们可以给出更精确的代码。</think>### Python Requests GET 请求返回 "IccSignZuulFilter:Missing signature" 错误分析 这个错误表明目标服务器使用了 Zuul 网关的签名验证过滤器(`IccSignZuulFilter`),但您的请求缺少必要的签名参数。以下是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 错误原因 1. **签名验证机制** 服务器通过 Zuul 网关配置了签名验证,要求每个请求必须包含有效的数字签名(通常基于 API Key + Secret + 时间戳等参数生成) 2. **请求缺少签名参数** 您的 GET 请求未包含以下关键参数(具体名称可能因 API 设计而异): - `signature`:数字签名值 - `timestamp`:请求时间戳(用于防重放) - `appKey`:API 访问密钥 - `nonce`:随机数 3. **签名算法不匹配** 即使包含参数,签名生成算法(如 HMAC-SHA256)与服务器验证逻辑不一致也会导致失败 #### 解决方案 需要按照 API 提供方的签名规则重构请求: ##### 1. 获取 API 签名规则 查阅目标 API 文档,确认以下信息: - 签名参数名(通常为 `sign` 或 `signature`) - 参与签名的字段(如 URL 路径 + 请求参数 + 时间戳) - 签名算法(常见:`HMAC-SHA256`、`MD5`) - 密钥位置(如 `appSecret`) ##### 2. 生成签名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requests import hashlib import hmac import time # API 配置(需替换为实际值) API_URL = "https://api.example.com/protected" APP_KEY = "your_app_key" APP_SECRET = "your_app_secret".encode('utf-8') # 转换为字节 # 1. 准备基础参数 timestamp = str(int(time.time() * 1000)) # 毫秒时间戳 nonce = "random123" # 随机字符串 # 2. 构造待签名字符串(按API规则排序拼接) sign_params = { "appKey": APP_KEY, "timestamp": timestamp, "nonce": nonce, # 可添加其他业务参数... } sorted_params = "&".join(f"{k}={v}" for k,v in sorted(sign_params.items())) string_to_sign = f"GET&{API_URL}&{sorted_params}" # 3. 生成签名(HMAC-SHA256示例) signature = hmac.new(APP_SECRET, string_to_sign.encode('utf-8'), hashlib.sha256).hexdigest() # 4. 添加签名到请求参数 params = {**sign_params, "sign": signature} # 5. 发送请求 response = requests.get(API_URL, params=params) print(response.json()) ``` ##### 3. 关键注意事项 1. **参数顺序** 签名字符串构造需严格按字母顺序排序参数(如 `a=1&b=2`) 2. **时间窗口** 服务器通常只接受 ±5 分钟内的请求时间戳,需同步客户端时间 3. **编码处理** URL 参数需进行 URL 编码: `urllib.parse.quote_plus("param=value")` 4. **调试建议** 使用 Postman 先验证签名生成逻辑,再移植到 Python 代码 #### 典型签名流程 ```mermaid graph TD A[收集请求参数] --> B[按规则排序参数] B --> C[拼接待签名字符串] C --> D[使用密钥生成HMAC] D --> E[添加签名到请求] E --> F[发送API请求] ``` 如果仍遇到问题,请提供以下信息以便进一步排查: 1. API 提供方的签名文档 2. 实际请求的完整 URL 和参数 3. 错误响应的完整 headers 和 body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