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的发展(第二篇:恩尼格码机)

本文介绍了二战时期著名的密码机——恩尼格玛机,包括其工作原理、加密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接线板增加加密复杂度。尽管恩尼格玛机在初期被认为难以破解,但通过波兰和英国的密码学家的努力,尤其是图灵的贡献,最终成功破解。文章阐述了破解过程中的关键突破,并揭示了密码学中安全性由钥匙而非加密过程决定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恩尼格玛机

恩尼格码机又叫英格玛机、哑谜机器或者奇谜机,它在二战中大放异彩。它使用的本质还是第二代机密法----替代和移位。但因为可以切换无穷种加密配套组合,所以在对抗频率分析上极为有效。

恩尼格玛机是一种机械电子式的加密机,由一堆齿轮、电线、灯泡、转盘、摇杆组成。其实使用机器做反锁的加密工作在之前也有过,只是因为它们都没有量产,所以也没有流行。而恩尼格玛机,是第一个大规模量产的加密机。

恩尼格玛机由德国人发明,主要包含了3部分,3部分之间由齿轮和电线相连:

  • 第一部分:敲原文用的键盘
  • 第二部分:把原文加工成密文的编码器
  • 第三部分:是密文的显示板

操作员只要做好设定,在键盘上敲入原文,经过编码器编码,密文显示板会按规则点亮密文字母,抄写员把点亮字母的顺序记录下来,加密过程就完成了。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编码器,下面详细整理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编码器由一堆可以手工设置的机械部件组成,任何地方的调整都会改变加密的结果。其中最大的部件是齿轮式的字母盘,它前后通过导线与敲原文用的键盘,以及密文显示板相连。键盘那边敲一个字母,信号通过导线传给齿轮上的触点,在通过导线传到密文显示板上,原文就这样被加密成另一个字母了。

键盘没敲一个字母,字母盘中的齿轮会往下转一格,齿轮的转动导致线路连接的变化,而连接线一变,又导致了加密结果的不同。所以同一个字母敲入第二次、第三次,输出到密文显示板的结果也都不一样。总之,齿轮能转多少格,就意味着有几套加密法等着轮替。

最早齿轮一圈只有6格,也就是只有6套加密法,后来增加到了26个格。再后来,单套齿轮个数不在增加,而是增加了第2套齿轮,上面也有26个格。只有在第1套齿轮转完一圈后,第2套齿轮才前进一格。这样就相当于26*26套密码。下图是一个3组齿轮的恩尼格码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