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安裝過程
放入光碟開機後可以看到下面的畫面,這邊進行的是圖形化的安裝
在此說明一下安裝的選項
按下ENTER就會進入圖形的安裝
輸入i586按下ENTER就會進入i586圖形的安裝
輸入linux text按下ENTER就會進入文字安裝
輸入i586 text按下ENTER就會進入i586的文字安裝
正在載入安裝中。。。
正在載入安裝中。。。
詢問你是否要進行光碟的資料檢查,這邊建議可以按『Skip』跳過,因為檢查光碟要花不少時間
終於看到畫面囉
CentOS的歡迎畫面,按下『Next』進行我們的安裝
選擇你用使用的語系,這邊我是選擇繁體中文,建議是使用『English(English)』安裝問題比較少
這邊是選擇鍵盤設定,預設選擇『U.S. English』鍵盤,除非你是使用非英文語系的鍵盤,不然不需要變動
接下來選擇你的安裝類型
建議不熟悉的使用者選擇『自訂安裝』
接著就是重頭戲了
建議不熟悉的使用者選擇『自動分隔磁碟』即可
這邊的作法是在虛擬機器或全新的機器上面才使用
如果你的電腦還有其他的作業系統請勿這樣做
不然你原來的作業系統都會被刪除
接下來我們選擇『移除系統上所有的Linux分割區』
系統會跳出警告,我們按下『是』
系統會顯示切割完的目錄,接著按下『下一步』
使用自動分割會幫我們產生兩個磁區
一個使用LVM共分割為/目錄跟swap
一個使用標準的磁區目錄為/boot
關於檔案系統類型說明:
ext2/ext3:是Linux適用的檔案系統類型。由於ext3檔案系統多了日誌的記錄, 對於系統的復原比較快速,因此建議你務必要選擇新的ext3不要用ext2了
swap:就是記憶體置換空間!由於swap並不會使用到目錄樹的掛載, 所以用swap就不需要指定掛載點喔
physical volume (LVM):這是用來彈性調整檔案系統容量的一種機制, 可以讓你的檔案系統大小變大或變小而不改變原有的檔案資料內容
關於Linux目錄劃分的相關說明:
Linux遵循了檔案系統層級標準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簡稱為FHS),也就是Linux中根目錄下所看到的目錄清單,都是遵循FHS規劃的,每個目錄都有特定的用途,像是:
/bin:放置一般使用者執行程式
/boot:放置開機載入程式(boot loader)相關檔案
/dev:放置裝置檔案,如:/dev/had
/etc:放置系統設定檔案
/home:使用者的家目錄,可以放置使用者個人檔案
/lib:放置共用函式庫(shared libraries)與核心模組(kernel modles)
/mnt:系統掛載點(mount point),可供暫時掛載其他裝置(如光碟機,軟碟機)
/root:超級使用者的家目錄
/sbin:放置超級使用者(root)執行程式
/tmp:放置暫存檔案的目錄
這邊是選擇開機管理的程式,我們使用預設的GRUB,所以只要按『下一步』
這邊是網路設定,因為我們目前沒有相關設定所以還是選擇『下一步』
接下來防火牆的設定
除非你清楚確定哪些系統服務是要關閉或開啟的話,這邊建議選擇『無防火牆』
『啟用SElinux』也請選擇成『停用』
接下來系統會警告我們沒有使用防火牆,還是按『繼續』不使用防火牆
這邊可以讓你新增系統的額外語系,建議可以多選上『English(English)』
選擇目前的時區,我們當然是選『亞洲/台北』,如果你不在台灣的話也可以在世界地圖上選擇你所在的時區
接下來就要設定 Root的密碼囉,設定完請不要忘記喔,上下兩個密碼要一致喔
接下來就要選擇你要使用的套件群組
如果你不清楚套件群組的關聯,請選擇『全部安裝』,這樣可以避免許多麻煩
終於要準備安裝囉
格式化中。。。
開始安裝囉。。。
還有4分鐘。。。
兩分鐘。。。
終於完成囉,可以把安裝光碟退出來,然後按下『重新開機』
重新開機中。。。
安裝完成後,第一次開機進入
開機中。。。
開機中。。。
開機中。。。
因為我們有選擇『全部安裝』所以有安裝X視窗系統,這邊需要進行幾個簡單的設定步驟
問你是否同意CentOS的授權同意書,這邊當然是選擇『是的,我同意授權同意書』,然後進行『下一步』
接著設定系統的日期或時間
設定X視窗系統所使用的解析度
建立一個非Root的使用者
如果還有其他外加的軟體可以在這邊一併安裝進去
設定完成囉
X視窗系統的登入畫面,輸入你的用戶名稱
X視窗系統的登入畫面,輸入你的用戶密碼
帳號密碼正確輸入後就會開始載入X視窗系統
載入完畢,這樣安裝就大功告成囉,歡迎進入Linux的世界
參考資料: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