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课程安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研究方向、培养方式、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必读书目、个人培养计划、中期筛选、学位论文工作以及科研活动等方面,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深入了解国内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新技术和新动向,具备熟练的编程、测试能力,熟练掌握1门外语并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教学工作、开展创新研究、担负技术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允许修业年限为2-6年。

三、研究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3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

(一)智能信息系统及复杂网络

(二)计算机视觉

(三)网络及信息安全

(四)嵌入式系统及物联网

(五)虚拟仿真技术

四、培养方式

(一)严格执行培养方案,采用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

(二)发挥导师、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研究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

(三)坚持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课程讲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理论课学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计算机技术与行业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成立导师组,会同有关教学系、学生管理部门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学业与生活、科研工作等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五、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以课内18学时为1学分,研究生在答辩之前须修完不少于36学分(包括必修环节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3学分。

六、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一)课程设置: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附后)

公共学位课(7学分)

专业学位课(12学分)

非学位课程(13学分)

(二)必修环节(4学分)

1.实践活动(2学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