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总体设计的硬件考虑

本文主要介绍了FPGA项目的硬件设计方面,包括升级电路设计、外围IO设计等内容。升级电路设计涉及配置器件的选择与使用,外围IO设计则关注电源连接、IO分配等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FPGA总体设计

—硬件相关

 

       FPGA在项目开始阶段需要考虑的设计主要有3大方面:一个是硬件做板相关的FPGA升级电路的设计以及外围IO设计;一个是与软件配合相关的软硬件接口设计;一个是FPGA内部的逻辑功能规划。本文先针对硬件设计相关进行阐述:

       升级电路的设计:FPGA的好处就是产品发布后还能进行功能升级以及功能修改,但在客户那里应该没有人会愿意打开机箱进行升级,这时就要设计可靠的升级通路。

1) 板上有配置器件:如果上电后FPGA需要快速配置,这时一般会采用SPI FLASH的配置方式,这时我们就要设计一个电路如何更新SPI FLASH,如果板上有CPU,可以直接写SPI FLASH,这种一般即使写错了,校验后重新写就好了。如果板上没有CPU,那FPGA内部或者配套的CPLD就要预留写FLASH的通路。这个通路实际上就是设计一个用户接口到SPI接口的桥接器,xilinx 7系列以后的器件官方都提供了参考设计,而且支持SPI Flash中存入2个映像,其中一个是升级失败后起机的golden映像(否则升级文件写错,板就变成砖头了),虽然xilinx提供参考设计,但那只是针对SPI FLASH的操作,用户还要设计预留通道与这个控制器对接,比如以太、SPI之类。这时配合的软件就要考虑丢包、错包这些影响,要保证文件都正确写入FLASH。Altera公司应该也是提供类似东西,原理上总是相通的。但quartus能写入的一般都是自己的FLASH,否则就需要外接一个CPLD做配置电路,注意这个CPLD必须Altera自己的,否则不能用他的配置IP。

2) 板上如果没有配置器件,那CPU直接通过被动配置方式进行配置,就是控制programe、status、DIN那几根线,CPU照时序做就好,缺点是CPU必须起来后才能进行配置。

3) 目前还有一种配置就是通过PCIE接口,这个设计在电路上有一定要求,FPGA只需要挂接一个很小的SPI FLASH保存PCIE硬核的设置就好,起机后再把其他的功能映像从CPU端载入,这种一般再新的器件会支持,需要查看手册详细说明,不同器件再PCIE的复位以及其他引脚设计上还有要求。

这种配置一般用在PCIE的加速卡中,因为上电后系统会对PCIE设备进行扫描,一种好的做法就是通过SPI FLASH快速载入PCIE相关的映像,让枚举软件看到FPGA,CPU完全起机后,再把需要的功能配置进去。

 

硬件相关的第2个设计是外围IO的设计,包括VCCIO的电源连接、IO位置的分配、serdes的连接等。

虽然FPGA号称IO可以支持多种标准电平,但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特别是用到DDR3这些接口时。一种就是使劲看DS,但个人觉得太慢。好的做法是,建立一个demo工程,例化那些可能用到的外围IO IP,比如DDR,PCIE,以太接口等,把这些examle放在一个代码中不被优化掉,编译通过的话,一般IO分配就没问题了,有问题再看文档修改。编译通过后从工程导出IO配置的CSV文件,xilinx的会比较详细说明每个引脚的连接方式,包括端接等。Altera在工程目录下有个.pin文件,似乎也有类似说明。有了这个文件基本上可以保证做板不会范大错了。

硬件上的考虑大体这些,软件以及FPGA功能相关的规划后续再整理。


### Jetson Nano与FPGA对接的硬件设计方案 #### 硬件总体架构设计 Jetson Nano作为嵌入式AI计算平台,具备强大的GPU性能和丰富的外设接口,而FPGA则以其高度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灵活性著称。两者的结合能够实现高性能、低延迟的应用场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硬件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通信协议的选择** 需要选择适合Jetson Nano与FPGA之间高效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常见的选项包括PCIe、MIPI CSI-2、USB以及以太网等。其中,PCIe因其高带宽和支持多路并发的特点成为优先选择[^1]。 2. **信号完整性保障** 在高速数据传输过程中,信号完整性至关重要。为此,应选用高质量的PCB材料,并严格遵循差分信号布线规则,确保时钟同步和最小化电磁干扰的影响。 3. **电源管理优化** FPGA通常具有较高的功耗特性,因此在设计中需特别关注供电稳定性。可以通过增加滤波电容或采用专用PMIC芯片来改善电源质量,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4. **接口标准化** 使用标准接口形式便于后续维护升级工作开展。比如对于图像传感器接入部分可以选择MIPI D-PHY标准;而对于其他通用IO,则推荐利用GPIO或者SPI/I2C总线进行交互操作。 5. **资源共享机制建立** 考虑到实际应用环境中可能存在多个任务同时请求访问相同资源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仲裁逻辑体系结构,使得各个子模块间能有序竞争有限物理通道使用权。 6. **远程调试功能集成** 为方便后期排查问题所在位置,可以在最初规划阶段预留一定数量额外管脚专门用来搭建串口服务器之类的辅助设施,这样即使现场环境较为恶劣也依旧可以轻松获取内部运行状态信息。 7. **具体产品选型考量** 结合上述理论指导原则之后,在挑选特定型号器件之前还需要综合评估成本预算范围内的备选对象参数指标差异情况再做最终决定。例如当涉及到视频流处理环节时可能会倾向于选用带有硬解码单元的产品以便减轻CPU负担提高整体效率[^4]。 8. **实例分析——基于Raspberry Pi的经验借鉴** 类似于本案例中的另一款单板机—Raspberry Pi同样面临过相似挑战并通过不断迭代改进成功解决了不少难题。它所积累下来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当前课题也有很大参考价值。特别是关于如何平衡算力需求同能耗水平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一点尤为值得深入探讨学习[^2]。 9. **模型压缩技术引入** 当前深度学习领域内针对边缘侧部署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轻量化策略可供采纳实施。通过适当调整神经网络拓扑结构配合权重共享等方式既可大幅削减所需存储空间又能保持较高识别准确率不变[^3]^5]。 综上所述,制定一份详尽周全的设计文档将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之处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出两者各自优势最大化组合效益达到预期目的。 ```python # 示例代码展示简单的Jetson Nano与FPGA PCIe通信初始化过程 import pci def initialize_pcie(): try: device = pci.find_device(vendor_id=0xXXXX, product_id=0xYYYY) if not device: raise Exception("No matching PCI device found.") # Map the BAR region to access registers directly from host memory space. bar_region = device.map_bar(0) # Perform basic configuration setup here... configure_fpga(bar_region) return Tru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during initialization: {str(e)}") return Fal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success = initialize_pcie() if success: print("Initialization completed successfully!")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