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以下:动图来源与五分钟学算法公众号,图片来自于《漫画算法》

讲解:

从动画可已看出,冒泡排序的思想,我们要把相邻的元素两两比较,根据大小来交换元素的位置。

代码:

原始版本

/**
 * 最原始的冒泡排序代码
 *
 * @param 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baseBubbleSore(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i - 1;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
        }
    }
}

优化版本

例如数列:{5,8,6,3,9,2,1,7},执行第6、7、8轮的情况如下;

    很明显可以看出,自从经过第六轮排序,整个数列已然是有序的了。可是我们的排序算法仍然“兢兢业业”地继续执行第七轮、第八轮。

利用布尔变量isSorted作为标记。如果在本轮排序中,元素有交换,则说明数列无序;如果没有元素交换,说明数列已然有序,直接跳出大循环

代码:

/**
 * 进阶版本1: 对于已经有序的,则做出标记,不需要再进行排序比较。
 *
 * @param 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advancedBubbleSore1(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 有序的标记,每一轮的初始值都为true
        Boolean isSorted = true;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i - 1;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isSorted = false;
            }

        }
        // 表示上一轮没有元素交换,则已经有序
        if (isSorted) {
            // 有序,则直接跳出循环
            break;
        }
    }
}

   还可以继续优化,例如数列:{3, 4, 2, 1, 5, 6, 7, 8},这个数列的特点是前半部分(3,4,2,1)无序,后半部分(5,6,7,8)升序,并且后半部分的元素已经是数列最大值。

第一轮

元素3和4比较,发现3小于4,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4和2比较,发现4大于2,所以4和2交换。

元素4和1比较,发现4大于1,所以4和1交换。

元素4和5比较,发现4小于5,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5和6比较,发现5小于6,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6和7比较,发现6小于7,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7和8比较,发现7小于8,所以位置不变。

第一轮结束,数列有序区包含一个元素:

第二轮

 

元素3和2比较,发现3大于2,所以3和2交换

元素3和1比较,发现3大于1,所以3和1交换。

元素3和4比较,发现3小于4,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4和5比较,发现4小于5,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5和6比较,发现5小于6,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6和7比较,发现6小于7,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7和8比较,发现7小于8,所以位置不变。

第二轮结束,数列有序区包含一个元素:

按照现有的逻辑,有序区的长度和排序的轮数是相等的。比如第一轮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1,第二轮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2 ......

 

实际上,数列真正的有序区可能会大于这个长度,比如例子中仅仅第二轮,后面5个元素实际都已经属于有序区。因此后面的许多次元素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在每一轮排序的最后,记录下最后一次元素交换的位置,那个位置也就是无序数列的边界,再往后就是有序区了

/**
 * 进阶版本2: 对于数组后面的有序数列,在每一轮排序后,记录下来最后一次原始交换的位置,该位置即为无序数列的边界,再往后就是有序区。
 *          例如数列: {3, 2, 1, 4, 5, 6, 7, 8}
 *
 * @param 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advancedBubbleSore2(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 有序的标记,每一轮的初始值都为true
        Boolean isSorted = true;
        // 无序数列的边界,每次比较只需要比较到这里即可
        int soretBorder = array.length - 1;
        for (int j = 0; j < soretBorder;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 因为有元素交换,所有不是有序的,标记为false
                isSorted = false;
                // 把无序数列的边界更新为最后一次交换元素的位置
                soretBorder = j;
            }
        }
        if (isSorted) {
            // 有序,则直接跳出循环
            break;
        }
    }
}

 

鸡尾酒版本

数列{2, 3, 4, 5, 6, 7, 8, 1}

鸡尾酒排序的元素比较和交换过程是双向的。

第一轮(和冒泡排序一样,8和1交换)

 

第二轮

 

此时开始不一样了,我们反过来从右往左比较和交换:

 

8已经处于有序区,我们忽略掉8,让1和7比较。元素1小于7,所以1和7交换位置:

接下来1和6比较,元素1小于6,所以1和6交换位置:

接下来1和5比较,元素1小于5,所以1和5交换位置:

接下来1和4交换,1和3交换,1和2交换,最终成为了下面的结果:

第三轮(虽然已经有序,但是流程并没有结束)

 

鸡尾酒排序的第三轮,需要重新从左向右比较和交换:

1和2比较,位置不变;2和3比较,位置不变;3和4比较,位置不变......6和7比较,位置不变。

没有元素位置交换,证明已经有序,排序结束。

这就是鸡尾酒排序的思路。排序过程就像钟摆一样,第一轮从左到右,第二轮从右到左,第三轮再从左到右......

 

优缺点: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减少排序的回合数;而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代码量几乎扩大一倍;

代码:

/**
 *  鸡尾酒版本
 * @param 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ay[])
{
    int tmp  = 0;
   // 因为奇偶来回循环,所以这里外循环只要循环一半长度即可数组
    for(int i=0; i < array.length/2; i++)
    {
        //有序标记,每一轮的初始是true
        boolean isSorted = true;
        //奇数轮,从左向右比较和交换
        for(int j=i; j<array.length-i-1; j++)
        {
            if(array[j] > array[j+1])
            {
                t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mp;
                //有元素交换,所以不是有序,标记变为false
                isSorted = false;
            }
        }
        if(isSorted){
            break;
        }

        //偶数轮之前,重新标记为true
        isSorted = true;
        //偶数轮,从右向左比较和交换
        for(int j=array.length-i-1; j>i; j--)
        {
            if(array[j] < array[j-1])
            {
                t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mp;
                //有元素交换,所以不是有序,标记变为false
                isSorted = false;
            }
        }
        if(isSorted){
            break;
        }
    }
}
标题SpringBoot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对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1.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总结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相关理论,包括系统架构、开发技术等。2.1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介绍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2.2SpringBoot开发框架理论阐述SpringBoot框架的特点、优势及其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2.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理论介绍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管理系统。2.4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理论讨论网络安全威胁、数据保护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3章SpringBoot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设计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等。3.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划分系统功能模块,如用户管理、挂号管理、医生排班等。3.2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确定字段类型、主键及外键关系。3.3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提升用户体验。3.4系统安全设计阐述系统安全策略,包括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等。第4章系统实现与测试介绍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编码、测试及优化等。4.1系统编码实现采用SpringBoot框架进行系统编码实现。4.2系统测试方法介绍系统测试的方法、步骤及测试用例设计。4.3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提出优化建议。4.4系统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系统性能。第5章研究结果呈现系统实现后的效果,包括功能实现、性能提升等。5.1系统功能实现效果展示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效果,如挂号成功界面等。5.2系统性能提升效果对比优化前后的系统性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