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as/pytorch在训练时指定gpu以及多gpu训练

本文介绍如何在服务器上管理GPU资源,包括通过nvidia-smi查看GPU状态,选择空闲GPU进行训练,以及如何在TensorFlow和PyTorch中设置GPU选项以避免显存溢出。同时,详细讲解了使用Keras和PyTorch进行多GPU模型训练的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首先在终端输入命令nvidia-smi查看gpu运行状态

可见在服务器存在两台1080ti显卡,编号分别为0,1。在实际情况中选择一块无人使用的显卡进行训练最为合适。另外在训练过程中TensorFlow和Keras都是默认占满全部显存,多模型在一张卡训练时容易造成爆显存的情况,所以采用限制显存大小的方法。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keras.backend.tensorflow_backend as KTF

config = tf.ConfigProto()
# 指定可见显卡
config.gpu_options.visible_device_list="1"
#不满显存, 自适应分配
config.gpu_options.allow_growth=True   
sess = tf.Session(config=config)
KTF.set_session(sess)

若要使用多块gpu训练,使用keras.utils.multi_gpu_model方法

在原来的model基础上使用multi_gpu_model函数指定一下gpu个数:

model =  multi_gpu_model(model, 2)

pytorch则是

if torch.cuda.device_count() > 1:
        model = nn.DataParallel(model)
model.to(device)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基于引用内容,但引用是关于深度学习模型部署的。用户希望了解如何在KerasPyTorch训练混合模型,导出权重参数,并转换为C语言兼容的格式。引用内容提到了PyTorch、C++部署、模型训练等,所以我需要参考这些引用。 关键点: - 引用[1]:讨论使用C++部署深度学习模型。 - 引用[2]:比较不同框架,包括PyTorch和TensorFlow(Keras)。 - 引用[3]:关于PyTorch GPU版本和CUDA。 - 引用[4]:大模型相关内容。 - 引用[5]:计算模型参数的方法。 用户的问题:如何在KerasPyTorch训练混合模型,导出权重参数,并转换为C语言可使用的格式。 系统指令: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用$...$。 - 独立公式用$$...$$。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添加引用标识。 - 回答结构清晰,逐步解决问题。 - 确保真实可靠。 我的回答需要结构化: 1. 介绍主题。 2. 逐步解释: - 训练混合模型(在KerasPyTorch)。 - 导出权重参数。 - 转换为C语言格式。 3. 提供代码示例(如果适用)。 4. 添加引用标识。 5. 生成相关问题。 步骤: 1. **训练混合模型**: - 混合模型可能指结合不同层或模型的模型。在KerasPyTorch中,这可以通过定义自定义模型来实现。 - 在PyTorch中,使用`nn.Module`定义模型。 - 在Keras中,使用`Model`类或Sequential API。 - 引用[2]提到PyTorch的动态图和TensorFlow的静态图,所以我需要解释如何在这些框架中构建模型。 2. **导出权重参数**: - 在PyTorch中:使用`torch.save(model.state_dict(), 'model_weights.pth')`保存权重。 - 在Keras中:使用`model.save_weights('model_weights.h5')`保存权重。 - 引用[5]提到计算模型参数,这可以用于验证。 3. **转换为C语言格式**: - C语言通常需要权重数据以数组或二进制格式存储。 - 在PyTorch中:可以使用`torch.jit.trace`或`torch.onnx.export`导出到ONNX格式,然后使用C++库加载。 - 在Keras中:使用TensorFlow的SavedModel或转换为TensorFlow Lite,或者使用ONNX。 - 引用[1]讨论使用C++部署,提到ONNX转换。 - 具体步骤:导出权重后,读取权重文件,将其转换为C可用的格式,如头文件(.h)或二进制文件。 详细步骤: - **训练模型**: - 定义模型架构。 - 编译和训练。 - **导出权重**: - 保存权重文件。 - **转换**: - 读取权重文件(如使用Python脚本)。 - 将权重数据转换为C数组格式,例如写入到.h文件。 - 或者使用框架工具导出到ONNX,然后用C++库如ONNX Runtime加载。 代码示例: - 提供PyTorchKeras的示例代码片段。 - 使用代码块格式。 引用标识: - 在相关部分添加引用,如提到ONNX转换引用[1]。 生成相关问题: - 在回答末尾添加相关问题。 结构回答: 1. **引言**:简要介绍过程。 2. **训练混合模型**:解释如何在KerasPyTorch中定义和训练模型。 3. **导出权重参数**:展示保存权重的方法。 4. **转换为C语言格式**:详细说明转换步骤,包括代码示例。 5. **总结**:简要回顾。 6. **相关问题**:列出相关问题。 确保真实可靠:基于标准实践,参考文档。</think>### 在KerasPyTorch训练混合模型、导出权重并转换为C语言格式 在深度学习项目中,训练模型通常使用高级框架如Keras(基于TensorFlow)或PyTorch,而生产部署可能需要转换为C语言以提升性能或集成到嵌入式系统中。以下我将逐步解释整个过程,包括训练混合模型、导出权重参数,以及将其转换为C语言兼容格式。整个过程基于标准实践,并参考了相关引用内容。 #### 步骤1: 训练混合模型(在KerasPyTorch中) 混合模型指结合不同网络层或子模型的架构,例如融合卷积层和全连接层。在KerasPyTorch中,这可以通过自定义模型实现。以下是关键步骤: - **在Keras中**: - 使用Keras的函数式API定义混合模型。例如,创建一个包含卷积层和LSTM层的模型。 - 编译模型后训练,使用自定义数据集。 - 代码示例: ```python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Conv2D, LSTM, Dense, concatenate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 定义输入 input1 = Input(shape=(28, 28, 1)) # 图像输入 input2 = Input(shape=(10,)) # 序列输入 # 构建混合模型:卷积部分 + LSTM部分 conv_branch = Conv2D(32, kernel_size=(3, 3), activation='relu')(input1) conv_branch = Flatten()(conv_branch) lstm_branch = LSTM(64)(input2) # 合并分支 merged = concatenate([conv_branch, lstm_branch]) output = 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merged) # 创建和编译模型 model = Model(inputs=[input1, input2], outputs=output)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 训练模型(假设已加载数据集) model.fit([train_images, train_sequences], train_labels, epochs=10, batch_size=32) ``` - **在PyTorch中**: - 继承`nn.Module`类定义自定义模型。PyTorch支持动态图,便于调试和实验[^2]。 - 训练过程使用PyTorch的优化器和损失函数。 - 代码示例: ```python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class HybridModel(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HybridModel, self).__init__() self.conv = nn.Sequential( nn.Conv2d(1, 32, kernel_size=3), nn.ReLU(), nn.Flatten() ) self.lstm = nn.LSTM(input_size=10, hidden_size=64, batch_first=True) self.fc = nn.Linear(32 * 26 * 26 + 64, 10) # 假设输入尺寸 def forward(self, img, seq): conv_out = self.conv(img) lstm_out, _ = self.lstm(seq) lstm_out = lstm_out[:, -1, :] # 取最后一个间步 combined = torch.cat((conv_out, lstm_out), dim=1) output = self.fc(combined) return output # 初始化模型、优化器和损失函数 model = HybridModel() optimizer = 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0.001)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 训练循环(假设已加载数据集) for epoch in range(10): for imgs, seqs, labels in train_loader: # 假设有DataLoader optimizer.zero_grad() outputs = model(imgs, seq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 **关键点**: - 混合模型允许结合不同数据类型(如图像和序列),提升模型灵活性。 - 训练后,可使用引用[5]的方法计算参数总数以验证模型规模:`params = sum(p.numel() for p in model.parameters() if p.requires_grad)`[^5]。 #### 步骤2: 导出训练好的权重参数 训练完成后,需要将权重参数导出为文件格式,便于后续处理。权重是模型的可学习参数(如卷积核权重和偏置)。 - **在Keras中**: - 使用`save_weights`方法导出权重为HDF5格式(.h5文件)。 - 代码示例: ```python model.save_weights('keras_model_weights.h5') # 保存权重 ``` - **在PyTorch中**: - 使用`state_dict`方法导出权重为.pth文件。 - 代码示例: ```python torch.save(model.state_dict(), 'pytorch_model_weights.pth') # 保存权重 ``` **注意事项**: - 导出权重前,确保模型已训练收敛(可通过验证集准确率评估)。 - 权重文件仅包含参数值,不包含模型架构,因此需记录架构信息用于后续加载。 #### 步骤3: 将权重转换为C语言可使用的格式 C语言需要权重数据以数组或二进制形式存储,便于集成到嵌入式系统或高性能应用中。常用方法包括: 1. **直接转换为C数组(适用于简单模型)**: - 读取权重文件,将参数展平为一维数组,并写入C头文件(.h)。 - 此方法适合小型模型,但手动处理复杂模型易出错。 - 代码示例(Python脚本,通用KerasPyTorch):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h5py # 用于Keras .h5文件 import torch # 用于PyTorch .pth文件 # 读取权重文件(以PyTorch为例) weights = torch.load('pytorch_model_weights.pth') # 将所有参数合并为一维数组 all_weights = [] for key in weights: all_weights.extend(weights[key].numpy().flatten()) weights_array = np.array(all_weights, dtype=np.float32) # 生成C头文件 with open('model_weights.h', 'w') as f: f.write('#ifndef MODEL_WEIGHTS_H\n') f.write('#define MODEL_WEIGHTS_H\n\n') f.write(f'const float model_weights[{len(weights_array)}] = {{\n') for i, val in enumerate(weights_array): if i % 10 == 0: # 每10个元素换行 f.write('\n ') f.write(f'{val}f, ') f.write('\n};\n\n') f.write('#endif // MODEL_WEIGHTS_H\n') ``` - 在C代码中,直接包含此头文件:`#include "model_weights.h"`,并使用数组进行推理。 2. **使用ONNX格式转换(推荐,支持复杂模型)**: - ONNX(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是跨框架标准,可将模型导出为.onnx文件,然后用C++库(如ONNX Runtime)加载[^1]。 - 步骤: - 导出模型为ONNX格式。 - 使用C++ ONNX Runtime加载和推理。 - 代码示例(以PyTorch为例): ```python # PyTorch导出为ONNX dummy_input_img = torch.randn(1, 1, 28, 28) # 示例输入(图像分支) dummy_input_seq = torch.randn(1, 10, 10) # 示例输入(序列分支) torch.onnx.export(model, (dummy_input_img, dummy_input_seq), 'hybrid_model.onnx') ``` - 在C++中,使用ONNX Runtime加载: ```cpp #include <onnxruntime_cxx_api.h> Ort::Env env(ORT_LOGGING_LEVEL_WARNING, "ModelDeployment"); Ort::Session session(env, "hybrid_model.onnx", Ort::SessionOptions{}); // 准备输入数据并运行推理 ``` - 对于Keras,先转换为TensorFlow SavedModel,再用`tf2onnx`工具转ONNX。 3. **使用专用库(如TensorFlow Lite for Microcontrollers)**: - 如果目标平台是嵌入式设备,可将模型转换为TensorFlow Lite格式(.tflite),然后生成C数组。 - 步骤(以Keras为例): ```python # 转换Keras模型为TensorFlow Lite converter = 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keras_model(model) tflite_model = converter.convert() with open('model.tflite', 'wb') as f: f.write(tflite_model) # 使用xxd工具生成C数组(在命令行运行) # !xxd -i model.tflite > model_data.cc ``` **最佳实践建议**: - **性能优化**:对于大型模型,优先使用ONNX转换,因为它支持编译器优化和跨平台部署[^1][^2]。 - **兼容性**:确保C环境支持浮点运算(如使用`float`类型),对于嵌入式系统,考虑量化权重为整数以减小体积。 - **验证**:转换后,在C端实现简单推理逻辑(如矩阵乘法),并与Python端结果比对以确保精度。 #### 总结 在KerasPyTorch训练混合模型涉及定义自定义架构、训练后导出权重(.h5或.pth文件),然后通过Python脚本转换为C数组或使用ONNX标准实现跨语言部署。整个过程需注意模型架构的一致性和权重精度。这种方法在资源受限环境中(如嵌入式设备)尤其有用,能平衡开发效率和运行性能[^1][^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