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SI存储技术
简介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发音为/ˈаɪskʌzi/),Internet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又称为IP-SAN,是一种基于因特网及SCSI-3协议下的存储技术,由IETF提出,并于2003年2月11日成为正式的标准。与传统的SCSI技术比较起来,iSCSI技术有以下三个革命性的变化:
1 把原来只用于本机的SCSI协义透过TCP/IP网络发送,使连接距离可作无限的地域延伸;
2 连接的服务器数量无限(原来的SCSI-3的上限是15);
3 由于是服务器架构,因此也可以实现在线扩容以至动态部署。
作为对比:我们之前学习的共享出来的文件系统叫做nfs,现在共享出来的设备(磁盘)叫iscsi。
基本概念
名词 | 说明 |
---|---|
ACL | 访问权限控制列表,用来验证客户端启动器的访问,通常是客户端 iSCSI 启动器的 IQN 名称 |
IQN | 用于标识单个 iSCSI 目标和启动器的唯一名称(全部小写) |
WWN | 用于标识单个光纤通道端口和节点的唯一编号 |
TARGET | iSCSI 服务器上的存储资源 |
LUN | iSCSI 服务器上的块设备 |
initiator(启动器) | 以软件或硬件实施的 iSCSI 客户端 |
NODE | 单个 iSCSI 启动器或者目标 |
TPG | 启动器或者目标上的单个 IP 连接地址 |
Portal | 网络接口及端口 |
注意:IQN 的格式为:iqn.年份-月份.com|cn|net|org.域名:自定义标识,如:iqn.2018-05.com.test:desktop;其中的字母均应为小写,即使输入时包含大写,命令执行后,系统会自动转换成小写。
服务端的存储类型
类型 | 说明 |
---|---|
block | 块设备,磁盘驱动器、磁盘分区、逻辑卷、以及服务器上定义的任何 b 类型的设备文件 |
fileio | 在服务器上生成的一个指定大小的文件,类似于虚拟机中的虚拟磁盘 |
pscsi | 物理 SCSI,通常不使用 |
ramdisk | 内存盘,其中存储的数据在服务器重启后将全部丢失 |
以上四种类型在 iSCSI 管理中都归到 backstores 项下,其结构示例为:
o- backstores .......................................................... [...]
| o- block .............................................. [Storage Objects: 0]
| o- fileio ............................................. [Storage Objects: 0]
| o- pscsi .............................................. [Storage Objects: 0]
| o- ramdisk ............................................ [Storage Objects: 0]
o- iscsi ........................................................ [Targets: 0]
o- loopback ..................................................... [Targets: 0]
如何配置iscsi共享存储服务
在服务端:
- 第一步:安装targetcli划分磁盘用于iscsi服务,并开启服务。
yum install targetcli -y
systemctl start target
- 第二步:在磁盘划分设备用于共享
fdisk -l ##查看可以进行划分的设备
fdisk /dev/v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