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业务都是读多写少型的业务模式,数据库层面针对该模式下的优化,一般建议使用MySQL一主多从的读写分离架构。所有的变更操作路由到master实例,所有的非强一致性读可路由到多台slave实例上,当业务量上涨我们可以通过扩展slave实例的个数来横向的扩展业务读能力。
使用读写分离架构,从业务层面来看,我们往往比较关注从slave实例读取数据的一致性,业务是否可以接受读取到落后的数据,可接受落后数据的最大时延是多少?从数据库的角度来看,未避免主从之间复制出现较大延迟,我们也需要从架构的部署、数据库表结构的设置、数据库的规范使用上来尽量的避免这个问题。
一、主从复制概念
1.1 开启主从复制必要条件
对于MySQL的主从复制的搭建,必须保证以下参数的设置:
- 主库开启log-bin,binlog会记录主库所有变更操作,该日志是主从复制的核心日志。
- 主/从库server-id不一致,server-id是数据库的唯一标识,若主从数据库server-id一致将无法创建主从复制关系
1.2 主从复制的大致流程
主从复制流程如下:
- 当两个数据库构建成为主从复制关系时,从库会启动IO线程和SQL线程;主库启动相关的dump线程。
- 主库发生的所有变更操作都会记录到binlog日志中
- 当主库发生变更时,主库的dump线程会通知从库的IO线程,IO线程根据具体的binlog文件以及位点信息将对应的日志写入到从库的relay log中;
- 从库的SQL线程解析应用relay log日志进行回放,以保证从库数据与主库一致
二、主从复制延迟分析与处理
2.1 网络延迟
- 现象
在主从复制架构中若数据库服务器带宽成为瓶颈,主从复制之间网络延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