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Redis作为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代表,在了解redis之前,需要详细的了解一下非关系型数据。
非关系型数据库
1.What
非关系型数据库指的是非关系型、分布式、不提供ACID (数据库事务处理的四个基本要素)的数据库。
为了弥补关系型数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数据库的补充。
非关系型数据库主要有四类:
- 其存储结构为列式存储。(不同于关系型数据的行式存储) 列式存储相对于行式存储具有更高的扩展性。比如Hbase
- Key-value:面向高性能并发读/写的缓存存储,其结构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Hash表。比如Redis、memcache
- Document-Oriented:面向海量数据访问的文档存储,类似于K-V但是存储模式,但是value是json或者xml格式的。比如MongoDB
- 图关系数据库。比如:Neo4J, InfoGrid
2.非关系型数据特点
上面说了非关系型数据库不具备ACID特点。其自身具有CAP特性。何为CAP特性呢?
- C(Consistency)强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更新操作成功并返回客户端完成后,所有节点在同一时间的数据完全一致。与ACID的C完全不同 - A(Availability)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服务一直可用,而且是正常响应时间。 - P(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
分区容错性是指分布式系统在遇到某节点或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能够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
非关系型数据库理论而言只能满足其中两项特性,对于一个分布式系统来说,分区容错是基本需求,否则不能称之为分布式系统,因此需要在C和A之间寻求平衡。
在绝大多数情况话会保证系统的可用性(A)。因为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保证可用性比强一致性更好,因为很多时候数据不需要保证强一致性,只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即可。
假设一下,如果是一个网站,是愿意承担网站崩溃呢,还是愿意忍受数据在某一个时间段不一致呢?
下面是各个情况的表现:
- CA - 单点集群,满足一致性,可用性的系统,通常在可扩展性上不太强大。
- CP - 满足一致性,分区容忍必的系统,通常性能不是特别高。
- AP - 满足可用性,分区容忍性的系统,通常可能对一致性要求低一些。
对于何为CAP理论可以参观这篇文章:CAP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