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出结果多少?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new B().getValue());
}
static class A {
protected int value;
public A (int v) {
setValue(v);
}
public void setValue(int value) {
this.value= value;
}
public int getValue() {
try {
value ++;
return value;
} finally {
this.setValue(value);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
static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B () {
super(5);
setValue(getValue()- 3);
}
public void setValue(int value) {
super.setValue(2 * value);
}
}
}
思考和解决这个题的主要核心在于对java多态的理解。个人理解时,执行对象实例化过程中遵循多态特性 ==> 调用的方法都是将要实例化的子类中的重写方法,只有明确调用了super.xxx关键词或者是子类中没有该方法时,才会去调用父类相同的同名方法。
Step 1: new B()构造一个B类的实例
此时super(5)语句调用显示调用父类A带参的构造函数,该构造函数调用setValue(v),这里有两个注意点一是虽然构造函数是A类的构造函数,但此刻正在初始化的对象是B的一个实例,因此这里调用的实际是B类的setValue方法,于是调用B类中的setValue方法 ==> 而B类中setValue方法显示调用父类的setValue方法,将B实例的value值设置为2 x 5 = 10。
紧接着,B类的构造函数还没执行完成,继续执行setValue(getValue()- 3) // 备注1语句。
先执行getValue方法,B类中没有重写getValue方法,因此调用父类A的getValue方法。这个方法比较复杂,需要分步说清楚:
- 调用getValue方法之前,B的成员变量value值为10。
- value++ 执行后, B的成员变量value值为11,此时开始执行到return语句,将11这个值作为getValue方法的返回值返回出去
- 但是由于getValue块被try finally块包围,因此finally中的语句无论如何都将被执行,所以步骤2中11这个返回值会先暂存起来,到finally语句块执行完毕后再真正返回出去。
- 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点:finally语句块中 this.setValue(value)方法调用的是B类的setValue方法。为什么?因为此刻正在初始化的是B类的一个对象(运行时多态),就像最开始第一步提到的一样(而且这里用了使用了this关键词显式指明了调用当前对象的方法)。因此,此处会再次调用B类的setValue方法,同上,super.关键词显式调用A的setValue方法,将B的value值设置成为了2 * 11 = 22。
- 因此第一个打印项为22。
- finally语句执行完毕 会把刚刚暂存起来的11 返回出去,也就是说这么经历了这么一长串的处理,getValue方法最终的返回值是11。
回到前面标注了 //备注1 的代码语句,其最终结果为setValue(11-3)=>setValue(8)
而大家肯定也知道,这里执行的setValue方法,将会是B的setValue方法。 之后B的value值再次变成了2*8 = 16;
Step2: new B().getValue()
B类中没有独有的getValue方法,此处调用A的getValue方法。同Step 1,
- 调用getValue方法之前,B的成员变量value值为16。
- value++ 执行后, B的成员变量value值为17,此时执行到return语句,会将17这个值作为getValue方法的返回值返回出去
- 但是由于getValue块被try finally块包围而finally中的语句无论如何都一定会被执行,所以步骤2中17这个返回值会先暂存起来,到finally语句块执行完毕后再真正返回出去。
- finally语句块中继续和上面说的一样: this.setValue(value)方法调用的是B类的setValue()方法将B的value值设置成为了2 * 17 = 34。
- 因此第二个打印项为34。
- finally语句执行完毕 会把刚刚暂存起来的17返回出去。
- 因此new B().getValue()最终的返回值是17.
Step3: main函数中的System.out.println
将刚刚返回的值打印出来,也就是第三个打印项:17
最终结果为 22 34 17。 如果朋友们在看的过程中仍然有疑问,可以亲自把代码复制进去ide,在关键语句打下断点,查看调用方法的对象以及运行时的对象值,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
2.继续输出多少?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return value of getValue(): " +
getValue());
}
public static int getValue() {
try {
return 0;
} finally {
return 1;
}
}
}
结果为:
如果try语句里有return,返回的是try语句块中变量值。
详细执行过程如下:
- 如果有返回值,就把返回值保存到局部变量中;
- 执行jsr指令跳到finally语句里执行;
- 执行完finally语句后,返回之前保存在局部变量表里的值。
如果try,finally语句里均有return,忽略try的return,而使用finally的return.
3.根据以下代码段,执行new Child("John", 10); 要使数据域data得到10,则子类空白处应该填写
class Parent {
private int data;
public Parent(int d){ data = d; }
}
class Child extends Parent{
String name;
public Child(String s, int d){
___________________
name = s;
}
}
分析:首先汪先生想的是子类可以直接给从父类继承的变量赋值即可,于是这样操作
提示很明确,父类的成员变量为私有,我把它改为共有试试。然受这样提示,父类没有默认的构造函数。这个咋办呢?
编译都不通过,当类显示定义带参构造函数,而没有显示定义无参的情况,无参构造消失。
子类构造方法会的第一行会默认加上一句隐式super(),也就是访问父类的无参构造器,即使不写,编译器也会默认为我们加上。但是现在没有无参构造。而如果我们想要访问父类有参构造器,必须手动加上,一旦加上super(参数),那么就不会有隐式的super()。
根据以上的理论,,这样写是没有问题的。
package com.wx.day07;
public class Parent {
public int data;
public Parent(int d) {
data = d;
}
public Parent (){}
}
package com.wx.day07;
public class Child extends Parent {
String name;
public Child(String s, int d) {
super.data=d;
name = s;
}
}
除了这种办法当然就不调父类的无参构造,转而调父类的有参构造来初始化父类,即super(agrs);
4.输出多少?
调试结果一目了然,这TM原来是个赋值操作。赋值操作是有返回值的,赋了什么值就返回什么值。
5.输出多少?

首先分析一下方法的形参存在哪里?一个方法的变量和另一个方法的参数之间有关系吗?
Var1和Var2初始化后:
执行doSomething();方法
6.看图猜输出
public class Example {
String str = new String("good");
char[] ch = {'a', 'b', 'c'};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ample example = new Example();
example.change(example.str, example.ch);
System.out.println(example.str);
System.out.println(example.ch);
}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str, char[] ch) {
str = "test ok";
ch[0] = 'g';
}
}
这个题很简单,主要是学会看懂下面的内存图
跟着汪先生据图分析,首先明白这些数据存在哪里的,类的成员变量是存在堆上面的,并且基本类型数据如果不给值会默认赋初值,方法的变量是存在栈上面的,他们都有固定的生命周期,第一张图没有问题了。
调用change方法,会在栈中开辟第二个栈帧,并且指向够很明确,但是执行str = "test ok",会在方法区(也叫永久区)中的String类维护的字符串常量池中创建一个拘留字符串"test ok",并且此时这个引用str指向他,执行ch[0] = 'g',注意此时传的是一个数组,数组的数据本来就会放在堆上面,并且传数组其实是传地址,所以他会精确操作原来的地址空间,所以内存图变成下面这样:
传对象和传数组都是传的地址,
public class Example {
String str = new String("good");
char[] ch = {'a', 'b', 'c'};
A a=new A(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ample example = new Example();
example.change(example.str, example.ch,example.a);
System.out.println(example.str);
System.out.println(example.ch);
System.out.println(example.a.temp);
}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str, char[] ch,A a) {
str = "test ok";
ch[0] = 'g';
a.temp=10;
}
}
class A {
int temp=5;
public A(int temp){
this.temp=temp;
}
}
7.看图猜输出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int i = 100 / 0;
System.out.print(i);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1);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2);
}
System.out.print(3);
}
}
首先,我们要理解Try...catch...finally与直接throw的区别:try catch是直接处理,处理完成之后程序继续往下执行,throw则是将异常抛给它的上一级处理,程序便不往下执行了。对于本题而言,执行100/0,这个一执行,就抛异常,Try...catch...finally这套就是处理这个异常的,处理完继续会继续往下执行,所以直接进入catch,catch抛的异常是给上级处理,程序不会再往下执行,因此执行完finally语句块之后,程序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