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后端零基础入门系列 | Innovus零基础LAB学习Day6

今天没有具体的数字IC后端lab实验。今天的重点是熟悉掌握静态时序分析STA中的几类timing path以及setup和hold检查机制(包含setup和hold计算公式)。

芯片流片失败的那些故事

数字后端零基础入门系列 | Innovus零基础LAB学习Day5

等大家把今天内容学习完,建议做下下面这道数字后端经典时序计算题,每年秋招必考题目。

对于如下电路图:

1.求出该电路所能达到的最大频率? (10分)

2时钟频率为50M,该电路是否有时序违规?如果有,写出计算过程,并给出修改意见.(10分)

图中Timing参数解释:

Thold Hold time最小时间

TSu Setup time最小时间

TCq Clock-> Q delay

输入IN的Input Delay恒为0.5ns.

STA时序分析题

静态时序分析STA中四种基本Timing Path: 静态时序分析时,工具会把设计拆成四种基本path来做时序分析。无论设计有多复杂,也只有这四种情况。它包含in2reg,reg2reg,reg2out,in2out(feedthrough)。

四种基本时序路径

PATH1: 输入端口input-----------> 寄存器的数据输入端 (in2reg path)

PATH2: 寄存器CLK------------> 寄存器的数据输入端 (reg2reg path, 内部路径)

PATH3: 寄存器CLK-------------> 输出端口output (reg2out path)

PATH4: 输入端口input-------------> 输出端口output (feedthrough path,直通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知道了这四种基本timing path后,我们就知道每种路径对应的起点和终点,即timing report中的start point 和endpoint。

EndPoint: 时序path上的终点。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有效的endpoint必须是以下几种情况:

1)寄存器/macro的数据输入端

2)输出端口port

StartPoint: 时序path上的起点。

与之对应,startpoint必须是以下几种情况:

1)寄存器/macro的时钟输入引脚(或输出端)

2)输入端口port

Clock Path: 时钟路径,它是指时钟树上的clock tree。

Data Path: 数据路径,它包括数据路径上的组合逻辑。

Clock path和Data path对应的路径已经标注在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时钟定义端口到寄存器(macro和IP)时钟端的路径,我们称之为时钟路径,即Clock path。

除了clock path外,其他都属于数据路径,即data path。比如上面两个寄存器之间的逻辑路径就是data path。

Launch Flop &Capture Flop:Launch Flop就是指发送数据的寄存器,而Capture Flop是指接收(采样捕捉)数据的寄存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相对某一条path来说的。对于input到reg的时序路径,这颗reg是capture flop,但对从这颗reg到下一个reg的路径来说,这个reg就是launch flop(Flop就是寄存器的意思)。

Launch clock path & Capture clock path:有了上面这些铺垫后,launch clock path和capture clock path就很清晰了。对于下图所示的这条timing path来说,UFF0就是launch Flop,UFF1是capture Flop。

所以,launch clock path就是从CLKM port到UFF0/CK 的路径。capture clock path就是从CLKM port到UFF1/CK的路径(这里是举同步的例子,寄存器的时钟源头都是CLKM)。

那么,自然而然所谓的common clock path就是launch clock path和capture clock path共同的部分,即下图所示的前面两颗clock inverter(buff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tup Time: 静态时序分析中最基本的就是setup和hold时序分析,其检查的是触发器时钟端CK与数据输入端D之间的时序关系。Setup time是指在时钟有效沿(下图为上升沿)之前,数据输入端信号必须保持稳定的最短时间。setup time值工具是根据查找时序库lib来获取的,它和两个input transition值有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old time: 它是指在时钟有效沿(下图为上升沿)之后,数据输入端信号必须保持稳定的最短时间。hold time时序检查确保新数据不会在触发器稳定输出初始数据之前过早到达D端而覆盖其初始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tup & Hold详细分析

以下图电路为例来分析建立时间及保持时间。发送数据的触发器称为Launch flip-flop,接收/捕获数据的触发器称为Capture flip-flop。两触发器时钟端信号为同一时钟。

如下图所示,launch_path为:

CLKM→BUF(launch)→UFF0/CK→UFF0/Q→Comb_logic→UFF1/D;

capture path为: CLKM→BUF(capture)→UFF1/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Setup Time

两触发器间的数据传输通常需要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数据到达UFF1/D所需时间Arrival time为:

Ta = T_launch + T_ck2q + T_dp

满足setup要求时所允许的最长时间Required time为:

Tr = T_capture + T_clk - T_setup

因此setup time要求可表示为:Tr - Ta = T_margin >= 0。

根据setup time要求还可表示为:

T_launch + T_ck2q + T_dp + T_margin + T_setup = T_capture + T_clk

其中:

T_launch:CLKM到UFF0时钟端CK的延时

T_ck2q:UFF0的CK->Q的传输时间

T_dp:组合逻辑延时

T_margin:设计裕量

T_setup:UFF1的setup时间要求

T_capture:CLKM到UFF1时钟端CK的延时

T_clk: 时钟周期

由此可见,setup检查发生在不同时钟边沿,与时钟频率有关。

(2)Hold Time

数据到达UFF1/D所需时间Arrival time为:

Ta = T_launch + T_ck2q + T_dp

满足hold要求时所允许的最短时间Required time为:

Tr = T_capture + T_hold

因此hold time要求可表示为:Ta - Tr = T_margin >= 0。

hold time还可表示为:

T_launch + T_ck2q + T_dp = T_capture + T_hold + T_margin

其中:

T_launch:CLKM到UFF0时钟端CK的延时

T_ck2q:UFF0的CK->Q的传输时间

T_dp:组合逻辑延时

T_hold:UFF1的hold时间要求

T_margin:设计裕量

T_capture:CLKM到UFF1时钟端的延时

T_clk: 时钟周期

由此可见,hold检查发生在同一时钟边沿,与时钟频率无关。

setup和hold时序波形图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在数字IC设计中,进行DC综合时是否需要对freedthrough信号进行SDC约束以及如何进行约束。” 这里的“freedthrough”可能是个拼写错误;我怀疑用户指的是“feedthrough”信号。在数字IC设计中,feedthrough信号指的是信号从一个模块直接穿过另一个模块而不被寄存器捕获的信号。所以,我将假设用户指的是“feedthrough”信号。 现在,我需要基于系统级指令来构建我的回答: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LaTeX语法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1]。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尽量保证回答真实可靠。 - 参考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2]、[3]。 提供的引用内容: - 引用[1]: 关于DC综合的三个步骤,包括加载库、时序分析等。 - 引用[2]: 关于SDC设计约束的信号相关约束,如set_input_delay, set_output_delay等。 - 引用[3]: 关于SDC约束中信号如spi_miso的约束方法,提到时钟和输入延迟。 用户的问题焦点是:是否需要对feedthrough信号进行SDC约束,以及如何实现。 关键点: - Feedthrough信号:在层次化设计中,信号从一个模块的输入直接传递到另一个模块的输出,而不经过寄存器。这可能导致时序问题,因为信号可能直接穿过多个模块。 - 在DC综合中,SDC约束用于定义时序要求,确保设计满足时序。 - 对于feedthrough信号,需要约束输入延迟和输出延迟,因为它们可能影响整个路径的时序。 回答结构: 1. **介绍问题**:解释什么是feedthrough信号,并确认在DC综合中是否需要约束。 2. **是否需要约束**:是的,feedthrough信号需要约束,因为它们参与时序路径。 3. **如何约束**:基于SDC约束方法,如set_input_delay和set_output_delay,参考引用[2]和[3]。 4. **具体步骤**:提供实现方法。 5. **示例**:如果有,给出简单示例。 6. **生成相关问题**:在末尾添加相关问题。 由于用户提到了“freedthrough”,我将纠正为“feedthrough”,并在回答中澄清。 使用中文回答。 生成相关问题:在末尾添加几个相关问题。 引用处理:在回答中引用相关段落时添加[^1]、[^2]等。 现在,构建回答: - **步骤1: 确认是否需要约束** - Feedthrough信号在DC综合中需要约束,因为它们连接输入和输出,影响时序路径。如果不约束,可能导致时序违规。 - 参考引用[2],它讨论了端口延迟约束,如set_input_delay和set_output_delay,这些适用于feedthrough信号。 - **步骤2: 如何约束** - 使用SDC命令: - `set_input_delay`:指定输入端口相对于时钟的延迟。 - `set_output_delay`:指定输出端口相对于时钟的延迟。 - 对于feedthrough信号,需要确保输入延迟和输出延迟正确设置,以覆盖整个路径。 - 参考引用[3],它提到对于信号如spi_miso,使用时钟约束输入延迟。 - 一般方法:识别信号的源时钟和目标时钟(如果不同),并设置适当的延迟。 - **具体实现**: - 假设有一个feedthrough信号`ft_sig`,从模块A的输入直接到模块B的输出。 - 约束输入:`set_input_delay -clock clk_source -max 2.0 [get_ports ft_sig]` - 约束输出:`set_output_delay -clock clk_dest -max 3.0 [get_ports ft_sig]` - 值需要根据设计指定。 - **为什么重要**:如果不约束,DC可能无法正确优化,导致时序问题。 添加数学表达式(如果需要): - 例如,时序裕量:$T_{slack} = T_{cycle} - T_{setup} - T_{delay}$,但可能不直接相关。 - 在解释时序时使用。 生成相关问题: 1. Feedthrough信号在时序分析中有什么特殊挑战? 2. 如何优化feedthrough信号的时序性能? 3. 在DC综合中,如何处理跨时钟域的feedthrough信号? 确保回答清晰、逐步。</think>### 数字IC设计中DC综合对Feedthrough信号的SDC约束需求及实现方法 在数字IC设计中,feedthrough信号(也称为直通信号)指的是信号从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直接传递到另一个模块的输出端口,而不经过任何寄存器(即组合逻辑路径)。这类信号在层次化设计中常见,例如在系统级集成时,信号可能需要穿越多个模块。针对您的核心问题:在DC(Design Compiler)综合中,**是否需要对feedthrough信号进行SDC约束?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在于,feedthrough信号参与时序路径,如果不施加约束,DC可能无法正确分析时序裕量($T_{slack}$),导致综合结果出现时序违规(如setuphold违例),进而影响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1]。下面我将逐步解释约束需求及具体实现方法,确保回答基于实际设计实践。 #### 1. **为什么需要约束Feedthrough信号?** - **时序路径完整性**:Feedthrough信号构成输入到输出的组合路径,属于关键时序路径的一部分。在DC综合中,SDC约束用于定义外部环境对端口的时序要求(如输入延迟和输出延迟),帮助工具进行精确的时序分析和优化[^1][^2]。 - **风险分析**:如果不约束,DC默认假设输入延迟为0,这可能低估实际路径延迟,导致综合后门级网表无法满足时序(例如,$T_{slack} < 0$)。引用[3]中提到的spi_miso信号案例就强调了类似问题:未约束的输入信号可能因时钟域不匹配引发时序错误。 - **综合优化依赖**:SDC约束(如`set_input_delay`和`set_output_delay`)指导DC在综合过程中优化组合逻辑,减少路径延迟并避免拥塞[^1]。 总之,约束feedthrough信号是确保设计可综合性和时序收敛的必要步骤。 #### 2. **如何实现Feedthrough信号的SDC约束?** 约束的核心是使用SDC命令定义输入和输出端口的延迟,以覆盖信号从源到目标的整个路径。以下是标准实现方法,基于引用[2]和[3]的信号相关约束原则。我将以示例信号`ft_sig`(一个feedthrough信号)为例,逐步说明。 **步骤1: 识别信号和时钟域** - Feedthrough信号的约束需要指定相关时钟。例如: - 输入端口时钟(`clk_source`):信号进入模块的时钟。 - 输出端口时钟(`clk_dest`):信号离开模块的时钟(可能与输入时钟不同)。 - 如果信号在同一时钟域内,`clk_source`和`clk_dest`可以相同;否则需处理跨时钟域问题。 - 引用[3]建议:对于未直接输入模块的时钟(如spi_miso案例),需使用虚拟时钟或相关时钟约束。 **步骤2: 应用输入延迟约束(`set_input_delay`)** - 此命令定义信号到达输入端口的时间偏移(相对于时钟边沿)。 - 语法:`set_input_delay -clock <clock_name> -max <delay_value> [get_ports <port_name>]` - `-max`:指定最大延迟(保守值,覆盖最坏情况)。 - 值计算:延迟值通常基于外部逻辑的估计(例如,前级模块的输出延迟)。经验上,可设为时钟周期的一部分(如0.7*$T_{cycle}$,引用[3])。 - 示例:假设`ft_sig`的输入时钟为`clk_in`,周期为10ns,最大外部延迟为3ns: ```tcl set_input_delay -clock clk_in -max 3.0 [get_ports ft_sig] ``` - 数学基础:输入延迟影响setup时间检查,时序裕量公式为: $$T_{slack} = T_{cycle} - T_{setup} - (T_{input\_delay} + T_{comb} + T_{output\_delay})$$ 其中$T_{comb}$是组合逻辑延迟,DC在综合中会优化它。 **步骤3: 应用输出延迟约束(`set_output_delay`)** - 此命令定义信号在输出端口必须稳定的时间偏移(相对于时钟边沿)。 - 语法:`set_output_delay -clock <clock_name> -max <delay_value> [get_ports <port_name>]` - `-max`:覆盖输出路径的最大延迟。 - 值计算:基于后级模块的输入需求(如寄存器setup时间)。经验值为0.5-0.7*$T_{cycle}$。 - 示例:`ft_sig`的输出时钟为`clk_out`,最大外部延迟为2.5ns: ```tcl set_output_delay -clock clk_out -max 2.5 [get_ports ft_sig] ``` **步骤4: 完整约束示例** - 假设feedthrough信号`ft_sig`穿越模块,输入时钟`clk_in`(周期10ns),输出时钟`clk_out`(周期10ns)。SDC约束文件如下: ```tcl # 定义时钟 create_clock -name clk_in -period 10 [get_ports clk_in] create_clock -name clk_out -period 10 [get_ports clk_out] # 约束feedthrough信号 set_input_delay -clock clk_in -max 3.0 [get_ports ft_sig] # 输入延迟,覆盖外部逻辑 set_output_delay -clock clk_out -max 2.5 [get_ports ft_sig] # 输出延迟,覆盖后级需求 # 可选:添加过渡时间约束(引用[2]) set_input_transition 0.5 [get_ports ft_sig] # 设置输入信号过渡时间 ``` - **关键点**:如果`clk_in`和`clk_out`不同(跨时钟域),需添加`set_clock_groups`或`set_false_path`以避免错误时序检查[^2]。 - 验证:在DC中运行`check_timing`命令,确保无未约束路径。 **注意事项**: - **经验值调整**:延迟值应通过时序预算(timing budget)确定,初始值可参考引用[3](如0.7*周期),但需迭代优化。 - **组合路径优化**:DC可能自动插入缓冲器减少$T_{comb}$,但约束必须准确。 - **层次化设计**:在顶层模块约束feedthrough信号,确保路径覆盖完整[^1]。 #### 3. **常见问题与优化建议** - **未约束风险**:如引用[3]所示,未约束信号可能导致综合后时序违例。建议在DC GUI中使用`report_timing`检查feedthrough路径。 - **性能影响**:过度约束(延迟值过大)可能增加面积和功耗;不足约束可能导致时序失败。平衡方法:基于最坏情况仿真或静态时序分析(STA)数据设置值。 - **高级技巧**:对于高频设计,可结合`set_max_delay`直接约束整个feedthrough路径的延迟(例如:`set_max_delay 8 -from [get_ports ft_sig] -to [get_ports ft_sig]`),但优先使用端口延迟约束以保持SDC一致性[^2]。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有效约束feedthrough信号,确保DC综合生成的门级网表满足时序要求。如果您提供具体设计细节(如时钟频率或模块结构),我可以给出更定制化的建议。 ### 相关问题 1. 在DC综合中,如何处理跨时钟域的feedthrough信号时序约束? 2. Feedthrough信号在时序分析中如何影响setuphold时间的计算? 3. 如何通过SDC约束优化feedthrough路径以减少设计拥塞? [^1]: 引用[1]:【数字IC】——逻辑综合(DC)-读入设计1。目标:使用Design Compiler(DC)综合生成满足时序与拥塞条件的门级网表。 读入层次化RTL加载综合库、技术数据以及设计约束条件时序分析和检查时序违例采用从顶层至底层的DC技术对RTL进行综合生成时序报告使用DC GUI分析并改善布局拥塞输出PR需要的文件1.1 综合的三个步骤。 [^2]: 引用[2]:SDC设计约束(2)——信号相关约束。 文章目录 SDC设计约束(2)——信号相关约束一. 端口延迟(外部延迟)1.1 set_input_delay1.2 set_output_delay 二. 完整的端口约束2.1 set_drive(驱动电阻)2.2 set_driving_cell(驱动单元)2.3 set_input_transition(输入过渡)2.4 set_port_fanout_number(扇出数)2.5 set_fanout_load(扇出负载)2.6 set_load(负载)。 [^3]: 引用[3]:Synopsys DC综合sdc约束的主要内容。对于信号spi_miso,在模块X由它的时钟clk_spi驱动,但是这个时钟并没有输入给本模块。而在本模块内,采样spi_miso的寄存器的驱动时钟为spi_clk,因此使用vclk_spi_clk对这个port进行约束。0.7*时钟周期为经验值,可以适当放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