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策略模式
1、定义:
策略模式(StrategyPattern):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并让它们可以相互替换。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打个比方说,我们出门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比如骑自行车、坐公交、坐火车、坐飞机、坐火箭等等,这些出行方式,每一种都是一个策略。
再打个比方,我们购物下单需要支付时,你可以选择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银联支付,每一种支付方式也是一种策略
2、模式结构
环境角色(Context):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提供给客户端使用。
抽象策略角色(Strategy):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策略类所需的接口。
具体策略角色(ConcreteStrategy):包装了相关的算法或行为
UML结构图如下:
二、具体案例
比如我们就选择支付方式进行案例分析:下订单成功后,需要选择支付方式
1、抽象策略角色(Strategy):
public interface Payment {
String pay(String uid, double amount);
}
2、具体策略角色(ConcreteStrategy):
/**
* 支付宝pay
*/
public class AliPay implements Payment {
public String pay(String uid,double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欢迎使用支付宝");
System.out.println("查询账户余额,开始扣款");
return "支付成功,扣款:"+ amount;
}
}
/**
* 微信支付
*/
public class WeChatPay implements Payment {
public String pay(String uid,double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欢迎使用银联卡");
System.out.println("查询账户余额,开始扣款");
return "支付成功,扣款:"+ amount;
}
}
/**
* 银联支付
*/
public class UnionPay implements Payment {
public String pay(String uid,double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欢迎使用银联卡");
System.out.println("查询账户余额,开始扣款");
return "支付成功,扣款:"+ amount;
}
}
3、环境角色(Context):
public class PayContext {
private Payment payment;
public PayContext(Payment payment){
this.payment = payment;
}
public String pay(String uid, double amount){
return payment.pay(uid,amount);
}
}
4、测试类
/**
* 订单类
*/
@Data
public class Order {
private String uid;
private String orderId;
private double amount;
public Order(String uid, String orderId, double amount) {
this.uid = uid;
this.orderId = orderId;
this.amount = amount;
}
}
测试:
public class PayStrateg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下单
Order order = new Order("1","20200311",100);
PayContext payContext = null;
//开始支付,选择支付方式:支付宝 ALI_PAY、银联卡 UNION_PAY、微信支付 WECHAT_PAY
//每个渠道它的支付的具体算法不一样
String payType = "WECHAT_PAY";
if("ALI_PAY".equals(payType)){
payContext = new PayContext(new AliPay());
} else if("WECHAT_PAY".equals(payType)){
payContext = new PayContext(new WeChatPay());
} else if("UNION_PAY".equals(payType)){
payContext = new PayContext(new UnionPay());
} else {
throw new Exception("支付异常");
}
System.out.println(payContext.pay(order.getUid(),order.getAmount()));
}
}
运行结果: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查询账户余额,开始扣款
支付成功,扣款:100.0
三、问题和优化
策略模式的功能是把具体的算法实现,从具体的业务处理里面独立出来,把它们实现成为单独的算法类,从而形成一系列的算法,并让这些算法可以相互替换。
策略模式的重心不是如何来实现算法,而是如何组织、调用这些算法,从而让程序结构更灵活、具有更好的维护性和扩展性。
今天下午和公司的架构师聊了一会,聊到了策略模式,才发现其实并不是文章中一开始写到的那样,避免if-else,而是为了遵循程序的开闭原则。
程序中是不可或缺if-else的,我们根据if-else来确定具体应该选择使用哪种策略,当有新的策略行为时,我们就可以新添加一个策略实现,这样就可以避免改动原有的策略代码,从而实现程序的扩展性,已避免改动原有的策略。
所谓开闭原则,也就是说:对扩展是开放的,对修改是关闭的。运行程序的扩展,但是不允许修改原有的程序策略行为。
如果要避免if-else;则需要稍作修改,利用枚举;
修改后:
/**
* 枚举当作一个常量去维护
*/
public enum PayType {
ALI_PAY(1,new AliPay()),
WECHAT_PAY(2,new WeChatPay()),
UNION_PAY(3,new UnionPay());
private int code;
private Payment payment;
PayType(int code,Payment payment){
this.code = code;
this.payment = payment;
}
public Payment getValue(){
return this.payment;
}
public int getCode(){
return this.code;
}
public static Payment getPayment(int code) {
for (PayType payType : PayType.values()) {
if (code == payType.getCode()) {
return payType.getValue();
}
}
return null;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Pa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下单
Order order = new Order("1","20200311",100);
//开始支付,选择支付方式:支付宝 ALI_PAY、银联卡 UNION_PAY、微信支付 WECHAT_PAY
//每个渠道它的支付的具体算法不一样
int payType = 1;
PayContext payContext = new PayContext(PayType.getPayment(payType));
System.out.println(payContext.pay(order.getUid(),order.getAmount()));
}
}
如上,这样就用枚举取代了if else逻辑,如果需要扩展新的支付方式,只需要新写一个继承支付抽象接口的支付类,然后在美剧中添加相应的信息即可。
四、策略模式的应用
-
何时使用
一个系统有许多类,而区分它们的只是他们直接的行为时 -
方法
将这些算法封装成一个一个的类,任意的替换 -
优点
1)算法可以自由切换
2)使用策略模式可以避免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
3)策略模式提供了对“开闭原则”的完美支持,用户可以在不修改原有系统的基础上选择算法或行为,也可以灵活地增加新的算法或行为。 -
缺点
1)策略类数量会增多,每个策略都是一个类,复用的可能性很小
2)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 -
使用场景
1)多个类只有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2)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3)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
应用实例
1)出行方式,自行车、汽车等,每一种出行方式都是一个策略
- 商场促销方式,打折、满减等
3)Java AWT中的LayoutManager,即布局管理器
-
注意事项
如果一个系统的策略多于四个,就需要考虑使用混合模式来解决策略类膨胀的问题。 -
特点
1)最终执行结果是固定的;
2)执行过程和执行逻辑不一样;
查看的很多资料,策略模式无法像网上说的那样完全避免if-e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