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ouchstart: //触摸屏幕时触发;即使已经有一个手指放在了屏幕上也会触发。
2.touchmove: //在屏幕上滑动时连续的触发。在这个事件发生期间,调用preventDefault()可阻止滚动。
3.touchend: //从屏幕上移开时触发。
4.touchcancel: //系统取消touch事件的时候触发,这个好像比较少用。
注:以上三个事件都是会冒泡的。(事件冒泡解释)
触摸事件发生后会产生一个event对象,包括三个触摸列表:
1.touchs:表示跟踪当前的触摸数(当一个手指在触摸屏时,event.touchs.length=1)
2.targetTouches:特定于目标事件的touch对象。因为touch事件是会冒泡的,所以利用这个属性指出目标对象。
3.changedTouches:表示触摸后发生了什么改变的touch事件的对象。
触摸事件的属性:
1.clientX:表示触摸目标在视口的x坐标。
2.clientY:表示触摸目标在视口的y坐标。
3.pageX:表示触摸目标在页面中的x位置。(大概是有滚动条的时候的差别)
4.pageY:表示触摸目标在页面中的y位置。
5.identifier:标志触摸的唯一id。(多点触摸是每个触摸点的id?)
6.screenX:触摸目标在屏幕中的x坐标.
7.screenY:触摸目标在屏幕中的y坐标。
8.target:触摸的DOM节点目标。
ps:
1.禁止缩放:<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minimum-scale=1,user-scalable=no”>
2.禁止滚动:event.preventDefault()。 (preventDefault()是禁止事件的默认行为)
3.事件的发生顺序(包括鼠标事件):
1.touchstart
2.mouseover
3.mousermove(一次)
4.mousedowm
5.mouseup
6.click
7.touch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