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理
第1章1.1计算机网络的两个功能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即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1.2 因特网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1.3因特网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两种通信模式客服和对象(C/S 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三种交换的比较(1-03)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2)报文交换 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1.5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分类最简单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广域网 WAN、局域网 LAN、城域网 MAN 、个人区域网 PAN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 、专用网1.6性能指标。速度单位bps,带宽含义。时延四个部分含义应用(1-10,17,1-18)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对电路交换,当t=s时,链路建立;当t=s+x/b,发送完最后一bit;当t=s+x/b+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对分组交换,当t=x/b, 发送完最后一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b,所以总的延迟= x/C+(k-1)p/b+kd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x/b+(k-1)p/b+kd<s+x/b+kd时, (k-1)p/C<s由上式可知,当k和b一定时,p越小,分组交换的时延越小,即需要传送少量数据时(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