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 读书笔记

本书探讨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提出了兴趣源于成就而非先决条件的观点,并介绍了如何通过行动、策略和坚持来改善学习效率。书中还涉及如何克服懒惰、培养自律以及如何正确思考等心智成长的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摘要:“把时间当朋友”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面的书,作者是一个会思考且有耐心的人。此书看第一遍时,发现作者说的很多问题正是困扰自己的问题,经过作者的分析,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但写读书笔记的时候,隐隐感觉不是很系统。看了“记事本圆梦计划”和“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后,对本书有更深刻了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理论性和指导性很强,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记事本圆梦计划”注重操作性。而“把时间当朋友”是问答式的,通过时间这个主题,分析一个个现象来展开。 

“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应该是时间,而应该是我自己!

所有人的困境

有一种病,叫“时间恐慌症”。

“即勤奋又懒惰”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时间压力”的感受。“没有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感受和恐惧。

苏格拉底揭示所谓的思考过程只不过是“提问和回答”。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培根

“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1] ”  --李笑来、

“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第一章     心智的力量

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

实践证明,几乎所有的生活中的尴尬,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学习上的,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大抵都是心智的差异造成的。并且,所有这些差异,全部与时间有关。

1. 兴趣很重要吗?

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2. 方法很重要吗?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有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3. 行动很重要吗?

事情往往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更多时候我们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法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

始行动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4. 老板真的很蠢吗?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的话,是不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

 

吾日三省吾身

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重要的事情了

第二章     开启自己的心智 P5

不再让自己成为自己大脑的奴隶

反思能力-思考我们如何思考的,思考思考过程与方式是否合乎逻辑

推迟满足感-自制

第三章     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P29

精确感知时间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柳比歇夫肯定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

我有个朋友叫做时间。她跟我真可算作两小无猜,默默陪了二十多年我才开始真正认识她。她原本没有面孔,却因为我总是用文字为她拍照,而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时间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将之如实交付与我,从未令我失望。正是因为有了时间作为朋友,我才可能仅仅运用心智就有机会获得解放。

最好的工具-纸笔

西方的宗教历定义了七宗罪,其顺次序为: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暴食)及色欲。

“懒惰”是罪终极的“原罪” –斯科特.帕克

心智开启从意识到可以自律开始,而心智的发展过程就死克服懒惰的过程。

长期计划是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第四章     开拓自己的心智 P50

记笔记有以下好处:

(1)可以是自己保持参与的状态

(2)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3)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着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图1 笔记页面的不同区域

笔记区域:尽量完整而全面地记录演讲。

提示栏:整理笔记后的重点,提示等,供日后记忆,回顾和消化。

概要:用一个或两个句子总结你的每页笔记。

其它可通过fasiondog所作如下思维导图学习。

 

图2 思维导图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ing8006/archive/2013/01/12/2858031.html

内容概要:该PPT详细介绍了企业架构设计的方法论,涵盖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四大核心模块。首先分析了企业架构现状,包括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四大架构的内容和关系,明确了企业架构设计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新版企业架构总体框架(CSG-EAF 2.0)的形成过程,强调其融合了传统架构设计(TOGAF)和领域驱动设计(DDD)的优势,以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业务架构部分通过梳理企业级和专业级价值流,细化业务能力、流程和对象,确保业务战略的有效落地。数据架构部分则遵循五大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一致和高效使用。应用架构方面,提出了分层解耦和服务化的设计原则,以提高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最后,技术架构部分围绕技术框架、组件、平台和部署节点进行了详细设计,确保技术架构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适合人群:适用于具有一定企业架构设计经验的IT架构师、项目经理和业务分析师,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如何将企业架构设计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企业和组织梳理业务流程,优化业务能力,实现战略目标;②指导数据管理和应用开发,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应用的高效性;③为技术选型和系统部署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技术架构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阅读建议:此资源内容详尽,涵盖企业架构设计的各个方面。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实践,重点关注各架构模块之间的关联和协同,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