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灵漏风与风机现场性能试验设计说明书

该文档是特灵漏风与风机现场性能试验设计说明书,提出漏风测试和风管测试要求,介绍了测试设备,包括漏风量测试装置、风量测试风管的分档、尺寸、测量方式等,还提及测量仪器如进口温湿度测量仪等,以及控制柜的相关信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特灵漏风与风机现场性能试验设计说明书

                                         

 

1.  要求:

漏风测试:30m3/h~3000m3/h

风管测试:12000m3/h~80000m3/h

2.  测试设备

(1)       漏风量测试装置:

a)       尺寸:900×900×2000(大致)

b)      喷嘴:φ25+φ50+φ70+φ110×2

c)       进口:用铁丝网栅 铁丝 φ4

d)      机架:5号方钢

e)       轮子:5” 2个带锁万向,2个定向

f)       风机型号:KRUGER BDB315, 3190 rpm Fan Absorbed Power =2.97kW

g)      变频器:

      ABB ACS 400

h)      出口接风管

      φ350,白色无加强钢丝软管,长度2.8

i)        连接:变频器电源插头,压力变送器插头

j)        整流栅:φ3,等边三角形,间距6mm

k)      喷嘴出两侧开门,门有效尺寸 250W)×350H),采用内外双开型式,有非常良好的密封性。

l)        电机引线处需要有良好的密封

m)    风机电机可维护性。

 

 

(2)       风量测试风管:

a)    分档

3个风管

        No.                            最小风量 m3/h                      最小风量 m3/h

        1                               10000                                    20000

        2                               20000                                    40000

        3                               40000                                    80000

 

b)    尺寸

                         

 

 


1      2      3                      4    5      6    

                                                       7

2-3整流栅, 4皮托管孔/静压孔位置,5 笛型均速管, 7调节风门

 

 

 

 

  风管板厚度3mm

c)    风量测试

采用环形均速管测量

环的直径:0.158D0.274D0.354D, 0.420D, 0.474D

每个环上开8个孔,所有环并联

测速管管径φ8×1,开孔φ1.5 (暂定)

标定采用皮托管。标定位置位于0.158D0.274D0.354D, 0.420D, 0.474D

十字2根直线上。

d)    风阀:

     苏净对开铝合金风阀

     风阀执行器:Belimo AM24-SR 18Nm ×1

 LM24-SR  15Nm ×1

 

e)    安装

每个风管整体安装,安装在一部移动架子上,DN600800,用50方钢,DN120060方钢

轮子:5” 2个带锁万向,2个定向

配吊装的吊钩。

f)     油漆颜色

 

(3)       测量:

a)    进口温湿度测量

     EE  EE10,无数显,010V

b)    静压变送器

       西特264,量程大于01000Pa,信号420mA

c)    压差变送器

       横河EJA120,组装。01000Pa

d)    PID控制器 UT35001

e)    采集模块

 

研华数据采集模块:

                                    i.  8通道模拟量输入模块ADAM4017

l         温度

l         湿度

l         喷嘴压差变送器

l         静压

                                  ii.  通讯模块AD4520

f)        计算机

Dell 赛扬2.4G, 245M,80G 1.44MB软驱

无打印机

 

(4)       控制柜

a)    尺寸

b)    要求

仪表:PID

c)    颜色

d)    连接:

电源线,三相+接地15A插头一个,单相10A插头一个

阀门控制线插座    1个(已购)

压差变送器插座    1个(4芯,2个变送器公用)(已购)

变频器电源插座  1个(已购)

静压气路连接管φ6×1接管2

压差气路连接管φ6×1接管2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Qia_sky/archive/2005/04/13/137152.html

内容概要:该论文聚焦于T2WI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T1WI模态作为辅助信息的跨模态解决方案。其主要贡献包括:提出基于高频信息约束的网络框架,通过主干特征提取分支和高频结构先验建模分支结合Transformer模块和注意力机制有效重建高频细节;设计渐进式特征匹配融合框架,采用多阶段相似特征匹配算法提高匹配鲁棒性;引入模型量化技术降低推理资源需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超分辨率性能,还保持了图像质量。 适合人群:从事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尤其是对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感兴趣的学者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需要提升T2WI核磁共振图像分辨率的应用场景;②目标是通过跨模态信息融合提高图像质量,解决传统单模态方法难以克服的高频细节丢失问题;③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病灶。 其他说明:论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网络架构设计实现代码,还深入探讨了跨模态噪声的本质、高频信息约束的实现方式以及渐进式特征匹配的具体过程。此外,作者还对模型进行了量化处理,使得该方法可以在资源受限环境下高效运行。阅读时应重点关注论文中提到的技术创新点及其背后的原理,理解如何通过跨模态信息融合提升图像重建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