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7.32 量化计算 建立情感数据库

探讨了情感计算在高级人机交互中的作用,通过对外界信息的逆向推演来模拟情感,创建了情感数据库,并提出了心状态转移网络理论。

7.32 量化计算 建立情感数据库

“从人机交互的历史演进来看,经历了手工作业阶段、作业控制语言及交互命令语言阶段、图形用户界面阶段、多模态人机交互阶段到高级人机交互多个阶段”,任福继在“第七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一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主题报告中着重强调了高级人机交互的概念,“到这一阶段后,机器才能够达到或无限接近人与人的交互”。

“具有情感的高级人机交互是实现人机和谐、友好共存的有效途径。”但机器是无生命的,人是有生命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无情感。而人的情感多种多样,又是虚空无形,因此在情感的主动采集、高效融合、选择感知和意图理解等环节上的调控是否精确,是提升人机交互效果的关键。

那么,要抓住人类特有的情感要素,首先就是感知多种情感,进行量化分析!任福继想到了情感计算!目前,为让机器人感知人类情感并产生与人类相似的情感,比较流行的研究手段是脑认知,即对人类大脑进行科学计算。

任福继却认为,与其直接剖析复杂脑结构,认知脑功能,不如反向而行,通过外界信息(如语言、语音、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的逆向推演,利用情感计算的手段,模拟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间接地认识脑功能,认知情感机制。

“高级人机交互要想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关键取决于对智能机器人赋予的情感计算与交互能力。而以智能机器为载体、以多元感知为手段、以情感计算为突破是实现高级人机交互的有效途径。”于是,他带领团队设置了“机器人个性化人格库”,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人类情感认知与机器情感创生”的工学模型,把人的情感认知与机器的情感创生出来了。

另外,考虑到在外界影响下人的情感类型会不同,他带领团队又提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心状态转移网络”理论。任福继介绍说,“首先将人的内心情感分为 n 个状态,假设它对应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 n 个离散状态,我们称为心状态。当各状态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依据这之前的状态将向另外的状态转移,这就是这个时间点后的情感状态。根据大数据,可以分析得到这个心状态转移网络。

”任福继团队把提出的“人类情感认知与机器情感创生”与“心状态转移网络”的研究成果形成论文,荣获 IEEE、ICAI 国际会议杰出论文奖,技术水平已领先世界。

可是,新问题又来了。心状态转移网络这“情感”大数据的创建与应用,怎么在机器人身上实现呢?于是,任福继带领团队开始筹划起了“丰心工程”项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