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和BASE理论的关系

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布式系统中的CAP理论,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三者之间的权衡。详细解释了每种属性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系统设计中的影响,并以Zookeeper和Eureka为例,说明了CP和AP系统的特点。

CAP理论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可能同时满足C(一致性)、A(可用性)、P(分区容错性)这三个需求,最多只能满足两项

分布式系统对分区容错性是肯定要可以支持的,如果不支持的话那其实就是单机数据库

所以分布式系统一般会选择CP或者AP

1、一致性

在分布式环境下,一致性是指数据在多个副本之间能否保持一致的特性。在一致性的需求下,当一个系统在数据一致的状态下执行更新操作后,应该保证系统的数据仍然处于一直的状态。

对于一个将数据副本分布在不同分布式节点上的系统来说,如果对第一个节点的数据进 行了更新操作并且更新成功后,却没有使得第二个节点上的数据得到相应的更新,于是在对第二个节点的数据进行读取操作时,获取的依然是老数据(或称为脏数 据),这就是典型的分布式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在分布式系统中,如果能够做到针对一个数据项的更新操作执行成功后,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读取到其最新的值,那么 这样的系统就被认为具有强一致性

2、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系统提供的服务必须一直处于可用的状态,对于用户的每一个操作请求总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返回结果。这里的重点是"有限时间内"和"返回结果"。

"有限时间内"是指,对于用户的一个操作请求,系统必须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返回对 应的处理结果,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范围,那么系统就被认为是不可用的。另外,"有限的时间内"是指系统设计之初就设计好的运行指标,通常不同系统之间有很 大的不同,无论如何,对于用户请求,系统必须存在一个合理的响应时间,否则用户便会对系统感到失望。

"返回结果"是可用性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要求系统在完成对用户请求的处理后,返回一个正常的响应结果。正常的响应结果通常能够明确地反映出队请求的处理结果,即成功或失败,而不是一个让用户感到困惑的返回结果。

3、分区容错性

分区容错性约束了一个分布式系统具有如下特性:分布式系统在遇到任何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需要能够保证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除非是整个网络环境都发生了故障。

网络分区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的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子网络(机房或异地网络) 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这些子网络出现网络不连通的状况,但各个子网络的内部网络是正常的,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网络环境被切分成了若干个孤立的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组成一个分布式系统的每个节点的加入与退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网络分区。

而BASE理论就是对于CAP的一个权衡的结果

BASE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但每个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

zookeeper作为分布式协调系统,所以对一致性的要求就很高,zookeeper就是典型的CP

eureka作为服务的注册中心对可用性要求更高所以eureka是AP,所以eureka如果集群状态下有可能会发生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1175305/blog/199806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