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分析过。拖延症更多是特别在乎自己的想法,欲望,当时提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平静+控制+执行。
包括森田疗法都提到,要顺气自然还要去行动。 这样从行动反馈认知,改变拖延的不断叠加的心理影响。
但是我发现, 拖延症的患者虽然有大家想的那种完美倾向。 但是完美倾向并不是根本问题。 当你平静下来。虽然
做一件完美的事情,花很多时间,但是只要你在不停的努力工作和付出, 做出的东西不论是否完美,其实你都可以原谅。而且自己并没有压力。因为你知道自己做了。
拖延症在乎自己的想法, 本质上是一种 过于情绪化 的心理认知。
改善情绪化的方法,就是前两天我不是特意分析的方法。 平静下来,通过分析,转换角色。每个角色的环境,认知,行为 的所有含义,你都一清二楚, 虽然你也是参与者,可是在分析上你是旁观者。 于是你的心理活动,心理变化。 的原因和外力,都非常清楚。
这种对于自己情绪,和别人情绪的精准分析,是一种把握。 是导引中的导。
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就不会被情绪的变化而强烈带动。
这种建立在认知上的平静,可以帮助你做一些引的工作。 帮助梳理当前情绪。
然后通过导。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以上是建立在思想成熟,对于自己比较了解的情况下。
如果还不太成熟, 没有对自己多个角度的深刻分析。 建议使用放松法。
深呼吸,做做简单的舒展运动。把自己的意识关于与身体状态感受中。
意识情绪就像是一个小石头,你的思维情绪就像是一片大海,大海本身就有起起伏伏,即使你感觉不到。
何况你还要接受身体,器官,听力,过去的记忆和思维活动,各种心理叠加。
这个小石头投入大海中会带来小小的波纹,波纹的扩散,与各种正在发生的波纹发生冲撞和影响,不断如此,带来你想不到的风暴。
而不关注自己的意识,通过5分钟的身体感受, 把精神放在身体运动带来的身体舒适上。
5分钟后,这种情绪的思维风暴已经过去了。 都是有时限的嘛。如果你一直某种状态,那就代表,每过5分钟你就
从思维上强加自己引导进入某种状态来触发保持原有的心情。搞不好还会更严重哦。
悲伤也是,快乐也是,都是短暂的。没有自控力的平静,根本无法正常应对生活。
那为什么说重复悲伤比重复快乐容易?
张中行老人曾说过。 求之不得是为苦!
你生活总有所求,所求得到就会快乐。 但是在社会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下都是有规律的。
如果你所求是通过了解规律,按规律办事,则很有可能得到所求。 当然要求你所求也要是规律所允许的。
但是很少吧。你的所求是不是很少那?
不工作想发财, 不付出想得到爱, 不想和领导说话又想升职,不想和客户交流,却想买自己的产品。
上班期间,不想做工作。
又或者你所求很简单。 你上班想工作,但是心里很烦躁。 如果你没有心里上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我认为完全可以调整过来。 但是你也不要希望,一秒钟变平静。 你形成这样的烦躁是因为什么?
因为长久以来玩手机晚睡。 身体没精力疲惫。
因为暴饮暴食,肠胃脾脏,不正常。
因为没好好工作。 在公司紧张,有压力。 太多太多。
首先要好好分析, 得到结果之后,要慢慢引导和梳理。 用正常的符合规律的行动去纠正自己的行为。
才有可能更加平静。
但是在客观规律上,就是你不做任何活动。 你的精神活动也很强烈。 周围,过去,心理,生理的各项活动都还是不断的在刺激。 也要接受这种客观规律。 接受这种活动的运动的思维状态, 不要刻意去求不符合规律的平静。 那本身就是一种 过度的需求, 是无法满足的。 就和过度的要求自己,过高的要求自己一样。 都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