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中央在京召开第二次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推进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是整个
金融改革的重点”;“无论是充分发挥银行的重要作用,还是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都必须下大决心推进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
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此后,降低
不良资产、实行审慎原则的会计制度,到实行股份制,再到上市这“三步走”的改革步骤已成共识,随后的银行业改革基本遵照这一思路。
2003年,为了改革当时的银行业监管体制,国务院决定设立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挂牌;12月27日,《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颁布。
1、前奏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其他文件,提出深化
金融改革,将工农中建由
专业银行转变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此,从四大行中剥离了政策性业务,组建了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专门执行政策性业务的专业银行(即
政策性银行)。
为解决
国有独资银行长期积累的
不良资产的问题,国务院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四家直属国务院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10.19)、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1999.10.18)、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1999.10)、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1999.10),专门对应负责解决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为四大银行发展成为大型商业银行奠定了基础。
2、注资
2003年12月16日,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
2004年1月6日,中央政府创造性地运用
外汇储备注资大型商业银行:由汇金公司拿出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合计3724.65亿人民币)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拉开序幕。
2004年8月24日,中国银行股份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4年,交通银行通过定向募股方式,补充
资本金191亿元,其中
财政部、汇金公司和
社保基金分别投资50亿元、30亿元、100亿元。交通银行通过
财务重组由
股份制商业银行改制为
国有商业银行,为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05年4月,中央汇金公司又拿出150亿美元
外汇储备对工商银行注资。
2008年11月,中央汇金公司拿出190亿美元对农业银行注资。
3、引进
战略投资者
在成立股份公司之后,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下,
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了极富创意的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
2004年8月6日,交通银行与
汇丰银行(HSBC)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汇丰银行以每股1.86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入交行19.9%的股权,即77.75亿股,成为仅次于
财政部的第二
大股东,投资金额达17.47亿美元。
2005年6月17日,建设银行和
美国银行签署了关于战略投资与合作的最终协议。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将分阶段对建行进行投资,最终持有股权可达到19.9%。首期投资25亿美元购买汇金公司持有的建行股份。2005年7月1日,建行和
淡马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战略投资的最终协议,亚洲金融以14.66亿美元购入建行5.1%的股权。
2005年8月,
中国银行与英国
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9月与
瑞银集团,10月与
亚洲开发银行;2006年3月与全国
社保基金,分别签署协议。5家机构作为新的
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出资总计31亿美元,购入中行10%的股权,其中将一半股权卖给了
高盛、
李嘉诚私人基金;
淡马锡购得中行5%股份。
2006年1月27日,工商银行与高盛投资团签署了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高盛投资团出资37.8亿美元购买工行新发行的股份。2006年4月28日顺利完成资金交割。这笔当时最大的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业的单次投资,约占工行股份比例总计的8.89%。
作为四大国有银行的最后一名“登陆者”,2009年农业银行股份公司成立之后,根据当时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没有延续前期经验引进境外
战略投资者,只引进了几家财务投资者。
4、上市
2005年6月23日,交行H股在香港上市;
2005年10月27日,建行H股在香港上市;
2006年6月1日中行H股在香港上市,7月5日中行
A股在上海上市;
2006年10月27日,工行
A+H股同步上市;
2007年5月15日,交行A股在上海上市;
2007年9月25日,建行A股在上海上市。
2010年7月15日和16日,农行A股和H股先后在上海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至此,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