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校艺术气息很是浓厚,联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本书《黑客与画家》,以及自己一直的一些思考。想整理一下关于计算机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至于为什么把这篇文章叫做“程序员与艺术”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程序员”这个称谓比较亲切吧。晚上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因为没有拿电脑,就
把自己的想法发到微博上了,现摘录如下:
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去定义艺术?计算机科学能变成艺术吗?
关于艺术,有这么几点想法:首先要有一个人们可以接受(或者说乐于接受),生活中的事物作为载体。其次,艺术的表现要能给欣赏者带来快感。按照欣赏者的层次,可以划分为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并不意味着高雅艺术就高一等)
(接上)艺术要有载体,同时艺术也是艺术呈现者内心(情感、思想、状态)的载体。艺术给人带来的快感,归根结底也是内心交流带来的快感。
(接上)目前最流行的艺术,乐曲,舞蹈,图画。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画画没有成为艺术之前,画匠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做的也可以成为艺术。可以从中得到一个信息,那就是其实画画是晚于乐曲和舞蹈成为公认艺术的。我觉得很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图画是静态的,要寓思想感情于其中,编码,解码都会比较难。
(接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图画信息量太小(其传神之处在于其"意境",其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在人眼中非常有限,主要靠意境联想)很难对一个没有进行过联想的人产生持续的快感。但图画依靠其意境,还是成为了经典的艺术载体。意境是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还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是一个无限的载体。
几条微博下来,自己的思路也清晰起来了。艺术是散发着诱人魅力的一种工具,是用来传递思想、情感、心理状态的方式。艺术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歌舞、电影、绘画,这些方式,是外显式的艺术,是面向大众的最直接的理性感知的情感、状态、思想的传达方式(电影可能偏向于思想性的)。
参考刘未鹏在 逃出你的肖申克(三):遇见20万年前的自己 所描述的。我想这些公认的,存在已久艺术表现形式,直接对应的是我们的感性大脑,是我们最容易直接接受和感知的形式,所以快速并稳健发展起来了。(当然,很多采用上述表现方式,但属于“抽象派”的,就又令当别论了,他们的发展也是很明显的曲折的)。那么对应于我们理性大脑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艺术形式呢?
是的-----思想、智慧、理性。
g9yuayon在博客中这么说道: “有时无知是福。俺看到一点新鲜的科普也能觉得造化神奇。刚才读Gerald Jay Sussman(SICP作者)的文章,Building Robust Systems – an essay,竟然心如小鹿乱撞,手心湿润,仿佛第一次握住初恋情人温柔的手。” ) 这就是理性和智慧给人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虽然的来不易,但能给欣赏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绝不亚于歌舞绘画所带来了——这种愉悦伴随的是自己心智的提升和自己意识到这种提升的时候的充实的快感。可以说是自己亲身经历了这种艺术。这其中你所获得的快感、冲击,和艺术的生产者几乎无异。这就是理性的艺术所带来的快感的独到之处。
理性的快感之所以很难被人所察觉到、意识到,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比较罕见。茫茫人海,真正在思考的人又能有几个,真正能持续不断的从理性中获得快感的人恐怕就更少了。但是只要你一“入了道”了。那人生真的会很幸福。
计算机科学很明显就是这样一门充满理性的学科。这其中严谨的逻辑,精妙的推理,不同高度的不同理念认识,必有无数能给人带来理性快感的东西等待着人们去发掘。所以,计算机科学是一门艺术。而每天和计算机科学打交道的程序员,能不能发现你手中的艺术的理性美,就是个人层次的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