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启动从节点
- redis-cli -h 127.0.0.1 -p 6380
//redis windos 下启动命令
- redis-server.exe redis.windows.conf
--生产环境下默认修改成yes //yes 表示在AOF重写期间不要做fsync操作
-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yes 开启aof 持久化操作,默认只丢失1秒的数据
- appendonly no
//建立复制, redis 只能采用从主节点到从节点的复制
- slaveof {masterHost} {masterPort}
//介于安全性的考虑, 如果主节点使用requirepass ,从节点需要配置 masterauth密码对应
- masterauth 校验密码
//默认情况下从节点配置了只读模式 ,由于修改从节点主节点不能感知,所有为了数据一致性 默认设置为不能修改从节点
- slave-read-only yes
//传输延时,默认关闭 主节点产生的命令大小会时时发送给从节点 优点:延时变小 缺点:由于多次发送存在带宽的消耗 传输延时:开启 优点:节省带框 缺点:增加了延时
-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默认从节点同步主节点的超时时间为60s,如果主需要传输的文件过大,会出现timeout错误
- repl-timeout 69
//主从节点的维护通过心跳的方式,可以设置每个多少秒对从节点进行心跳存活检测
- repl-ping-slave-period 10
//设置主节点 与从节点最后一次通讯超时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则判断从节点已经下线(网络延时)
- repl-timeout 60
//linux 默认的文件句柄是1024个,如果要支撑大量链接需要增大这个值,默认命令为:
- ulimit -n 65535
//默认是1MB,用于复制积压缓冲区,所有的节点共享此缓存区
- repl-backlog-size 1MB
//redis 的实际使用量 包括具体的内存碎片与内存数据 (不包括缓存内存与redis应用内存)
- maxmemory -- 使用命令动态调整内存命令为: config set maxmemory 6GB
//redis 内存溢出控制策略
- noevication 默认策略
- maxmemory-policy noevication
//redis 日志输出到文件
- logfile ""
//rdb 文件保存的名称
- dbfilename dump.rdb
//开启redis 集群模式
- cluster-enabled yes
//集群节点超时时间
-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集群内部配置文件
-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79.conf
###################redis 阻塞问题查询##############################
//该命令查询前多少条慢查询日志 ,默认对应超过10毫秒的记录都会记录到队列中
- slowlog get n
//对饱和redis请求的数据进行一个统计
- redis-cli --s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