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真正的区别在哪?

本文对比了传统数据中心与超融合数据中心的架构特点。超融合架构具备无限扩展性,按需购买资源,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整合存储资源,提供统一的存储池。这种架构下,企业可以更高效地部署业务系统。

超融合数据中心,只要满足软件定义的标准即可投入到使用中,而传统架构下的数据中心则是依据各个设备区块资源的应用状态去逐一升级设备,即通过单点的形式去购买设备,他们之间始终未能达到一个平衡点。

超融合架构在扩展性上更能体现出优势,灵活而高效,同时,他的扩展节点数是无限的。按需购买,随着业务的增长而添加资源。

总之,从两个数据中心的发展对比来说,传统架构的数据中心是以业务为单位去采购IT设备,超融合是以业务的性能为单位,去采购超融合基础架构的设备。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看一下逻辑图

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真正的区别在哪?

  超融合架构图

2U架构为例,中间是其电源,成共享式分布,在其四周部署了四个计算节点,节点包括了存储、计算和网络。当然,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与刀片服务器不同,由于后者是共享式的,后端共享。

接下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CPU及内存,硬盘则在前端,每一个节点包括了六块硬盘,与后端节点一一对应。

问题来了,在此逻辑架构之上又该如何实现管理呢?首先,每个节点之上配备了CVM,存储控制器的虚拟机,它的作用就是取代磁盘阵列的磁盘控制器,所有的节点上都会有这样一个虚拟机,后端会通过DFI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统一的整合,把所有节点的硬件资源整合成,形成大而单一的存储池。

实际上,我们在传统的架构中可以看到,原来的磁盘阵列来说,我们通常会做一个很大的LAN,通常这个LAN会有很多限制,这个跟空间的设备,在超融合架构里,DFS是没有任何空间的限制。

部署存储之后呢,即可在上端部署虚拟化平台,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很多企业用户通常会将其业务系统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之上,用户就可以在上面跑独立的对应业务,这就是超融合的逻辑架构。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