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之用户名和密码何去何从(1)

探讨了互联网中用户名和密码的使用频率及遗忘概率,并分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如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用户行为差异,提出改进用户体验的思考。

      今天突发奇想,想查查 用户名和密码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时间,百度、谷歌、搜狗、必应,都没有找出用户名和密码这对孪生兄弟诞生的时间,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首先,我干了一件事情

     百度“忘记用户名和密码”

百度忘记用户名密码

谷歌“Forget username and password”

谷歌忘记用户名密码

对比一下

百度4,110,000       条记录
谷歌310,000,000   条记录

这组数据深深的什么震撼了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幼小的心灵,有如此多的人们,竟然在不经意间丢失的用户名和密码,丢了就丢了,却还要苦苦的寻找,这幅闹剧,是自从用户名密码诞生那天就开始上演的吗?

     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据

1社交网络使用频率

    DCCI数据显示:微博用户粘性、忠诚度更高,SNS的使用频率趋于平稳。微博用户每天都使用的比例达到41.7%,2-3天一次的用户达到 26.9%,仅使用一家微博的比例达到41.9%,而SNS每天都使用的比例为35.7%,2-3天一次的为20.8%,使用两到三家SNS网站的比例最 高达到32.3%。

  大多数人社交网络3天试用一次,想到不争气的自己竟然10分钟用一次

2电子商务的使用频率

 网购次数

一半以上的网民半个月试用一次,要是女的当着男朋友的面找不到用户名密码或男的当着女朋友的面找不到用户名密码,是在是太丢脸了,古人云,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所以大家才如此热衷于寻找丢失

如果把社交网络看做自来水一类产品,那么电子商务则是钱包类产品,2者在用户名密码的使用频率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类自来水产品(社交网络等基础服务)3天每次或更短
类钱包类产品(电子商务)15天每次或更长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类自来水类产品或服务会一爆炸式的方式增长,互联网使用的频率会越来越高,用户的年龄的低龄化和老龄化也会更加显著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降低用户忘记用户名和密码的概率,如何让用户名密码使用的更加安全、更加方便?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你说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