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体系
2016-10-26 21:25:45
7、应用层: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http(80),ftp(20/21),smtp(25),pop3(110),telnet(23),dns(53)
6、表示层:
1)数据的解码和编码
2)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3)数据的压缩也解压缩
5、会话层: 建立、维护、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主要功能是对话控制和同步
4、传输层: TCP/UDP协议
作用:负责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保证报文在端到端之间的传输
功能: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链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3、网络层: IP协议
作用:负责将分组数据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
功能:
1)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
2)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
2、数据链路层:
作用:在不可靠的物理链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把帧从一跳(结点)移动到另一跳(结点)
功能: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
1、物理层
作用:负责把逐个的比特从一跳(结点)移动到另一跳(结点)
功能:
1)定义接口和媒体的物理特性
2)定义比特的表示,数据传输速率、信号的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
3)定义网络物理拓扑(网状、量刑、环形、总线型等拓扑)
网络排错
从底层到高层检查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速率不一致 MAC
网络层 IP地址设置错误 网关错误 子网掩码错误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IE代理,可以ping通,无法上网。
操作系统问题则 重装 重启 格式化
卸载网卡 重装 ,网络适配器
网络管理之OSI七层模型篇 Linux详解
2016-10-31 16:36:44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zhengkangkang.blog.51cto.com/12015643/1867728
哈,终于到了网络知识篇了。一直不知道该怎么来写这一篇博客,因为知识点实在是太多,内容也实在是不好写啊!但是,毕竟作为一个IT人员,不学好网络知识怎么好意思出门呢?那么,言归正传,在讲解之前,我先来科普一个概念,什么是OSI七层模型?
所谓的七层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种假想的网络模型。什么意思呢?
请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应该显示的很清楚了吧!
解释一下每一层对应的单位:
① 物理层:比特:机器语言都是0101,其中每一个0或者1代表一个比特位,这也是计算机中最小单位
② 数据链路层:帧:数据帧,是一个相对于比特更复杂的单位,其中写入的数据包含计算机的硬件地址(也就是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MAC地址是用来进行局域网通信的,也就是内网通信。
③ 网络层:报文:主要用来存放IP地址的,其中IP地址是用于外网通信。
④ 传输层:TPDU(段):传输协议数据单位--模糊的概念,作用不大,包括一下的几个段
⑤ 会话层:SPDU:会话协议数据单元
⑥ 表示层:PPDU:表示协议数据单元
⑦ 应用层:APDU: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注意:
实际传输数据都只在物理层,以上几层都是为了记录相应信息的。
下面我来分别解释一下每一层是用来干嘛的?以及有什么作用呢?
① 物理层: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物理层其实就是真正用来传递数据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计算机实际上只识别机器语言0101,而物理层传递的数据单元为比特,也就是0101。所以不言而喻了吧!
物理层最典型的设备就是:网线,网卡
② 数据链路层:组帧,记录MAC地址(发送人的MAC地址和收件人的MAC地址)如果出错会有提示需要重新传输数据
③ 网络层:记录发件人的IP和收件人的IP,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选路。所谓选路,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节点传递数据
④ 传输层:两个作用,第一是选择可靠传输协议还是不可靠传输协议(协议有两个: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其中TCP可靠,DUP不可靠但是传输速度快。)
第二个作用是传输前的错误检测。
牢记一点就行了,传输层是用来确定端口号的。有人会问端口号是干嘛的?好吧,端口号其实就是用来确定你对哪个服务发送了请求的,每种服务都有不同的端口号,比如你要浏览网页那肯定访问的就是www服务喽!
⑤ 会话层:判断数据是否需要进行网络传递,假如说用户写的是一个word文档,那么到会话层就结束了,因为直接保存到硬盘就行了,不是类似与邮件之类的需要网络传递的东西。
⑥ 表示层:用来把我们的输入的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或者把机器语言翻译成我们能看懂的语言
⑦ 应用层:给用户提供接口进行操作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12540141/189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