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李开复的选择的智慧,感觉选择比努力重要。
       以前的选择相对简单,有时难以决定,就兼顾下来。比如是参加比赛还是兼职,干脆全部准备。到了大四,很多事需要好好考虑,而且十分重要。
       前面关于保研与考研的事,谁重谁轻?本来可以安心考研,能保则保,不保拉倒。但渐渐发现自己希望较大,又有竞赛获奖(数学建模)。于是又参加另一竞赛(电子设计),比赛自然会获奖,但是以考研为中心发生了倾斜。
       接下来,学校启动保研的事,凭个人努力,先后取得科大和东南的接收函,然而,这些戏剧性的变化,学校不给名额了,理由很充分,杀人不见血。这一次,我们很多专业的第一第二名的、竞赛获奖均不能保外,接收函当废纸。
       于是,我们很多人选择保本校,出自对学院的信任,于是进了实验室,做了点事情,想着未来的发展。丰富着改变着自己的计划。愈加发现读研未必真真适合。
       终于,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签约中兴。老师有点支持,有点反对,有点气愤,有点威胁,如此如此。我愈加坚定,写了申请,放弃保研机会,选择社会,我们最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