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间通信<?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通过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
原理:在路由器上的物理端口上局域网端口建立子接口,每个子接口对应一个vlan,通过路由表实现vlan间的通信。
IP规划:
Ø 路由器不同子接口上的IP不能在同一网段。
Ø 路由器上子接口的ip与该子接口对应的vlan内的设备的ip地址应在同一网段。
Ø 子接口的ip地址为它对应vlan内设备的网关。
Ø 路由器的配置:
(config)#int 物理端口
(config-if)#no ip address
(config-if)#no shut
(config-if)#int 子接口
(config-subif)#encap isl/dot 1q vlan号
(config-subif)#ip addr ip地址 掩码
2, 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通信。
三层交换机的识别:
硬件识别:
路由交换模块,路由处理器,路由交换处理器,路由交换特性卡(RSFC),多层交换模块,多层交换特性卡,第三层服务模块。
软件识别:
#show version 或#show flash
确认操作系统中名称是否有EMI,如果有EMI,即是三层交换机,如果有smi 即是二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
(config)#ip routing //开启路由功能
(config)#int vlan vlan号
(config-if)#ip addr ip 掩码
(config-if)#no shut
三层交换机
特性:
1, 基于硬件工作,而路由器基于软件工作。
2, 支持网路层协议。(IP,IPX)
3, 提供较大频宽的交换核心。
4, 支持路由协议。
5, 价格低廉。
应用场合:
1, 局域网内的vlan间通信。
2, 用于网段或子网间通信。
注意:三层交换机不适合网络拓扑迥异,传输协议不同的广域网环境。
三层交换机的分类:
1, 多层交换。
组成:物理路由器及一台具有多层交换功能的交换机。
多层交换机的识别:
ü 多层交换机的识别,(MLS)
ü 多层交换功能卡,(msfs)
ü 路由交换模块,(rsm)
ü 路由交换卡(rsfc)
ü 多层交换模块(msm)
ü 网络流动功能卡(nff)
ü 多层交换式路由处理器(mls-rp)
ü 策略功能卡(pfc)
原理:一次路由多次交换。
2,CEF cisco快速转发。
Cef的识别:策略功能卡2 (pfc2)
多层交换功能卡(msfc2 )和监控引擎720组合。
带EMI的catlyst 3550.3560交换机。
原理:没有路由,一直交换。
三层交换机的转发模式
1, 集中式转发:交换机内仅存在一张转发表,所有模块上的数据,都要用该转发表决定数据的转发路径。
Catalyst4000,catalyst6000交换机用。
2, 分布式转发。
交换机上除了有一张总转发表以外,每一个接口模块上还保留着一张总转发表的副本,接口模块上,使用副本确定数据的转发路径。
Catalyst3550,3560 带分布式转发的转发卡的6500交换机使用该模式。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cef 配置
(config)#ip routing
(config)#ip cef
端口配置:(config)#int 端口
(config-if)#switchport 或no switchport
//把端口设置为交换端口或路由端口。
//三层交换机的端口类型:路由端口,交换端口。
(config-if)#ip address ip地址 掩码
//在路由端口配置该项。
(config-if)#no shut
3.配置路由,等同路由器。
4,开启cef
(config)#ip cef
或
(config)#ip cef distributed
调试命令:#show ip cef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shenleigang/16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