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微软管理计算机只有工作组和域两个模型,默认情况下计算机安装完操作系统后是隶属于工作组的属于分散管理模式.在小型网络中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管理单元独立维护自己的资源,每一台计算机都在本地存储用户的帐户而且一个用户只能登录到一台计算机.但是在大中型网络中工作组的管理模式就不行了.假设现在工作组内有两台计算机,一台是服务器Florence,一台是客户机Perth。服务器的职能大家都知道,无非是提供资源和分配资源。服务器提供的资源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共享文件夹,可以是共享打印机,可以是电子邮箱,也可以是数据库等等。现在服务器Florence提供一个简单的共享文件夹作为服务资源,我们的任务是要把这个共享文件夹的访问权限授予公司内的员工张建国,注意,这个文件夹只有张建国一个人可以访问!那我们就要考虑一下如何才能实现这个任务,一般情况下管理员的思路都是在服务器上为张建国这个用户创建一个用户账号,如果访问者能回答出张建国账号的用户名和密码,我们就认可这个访问者就是张建国。基于这个朴素的管理思路,我们来在服务器上进行具体的实施操作。首先,我们在服务器上为张建国创建了用户账号然后在共享文件夹中进行权限分配,我们只把共享文件夹的读权限授予了用户张建国。
好,接下来张建国就在客户机Perth上准备访问服务器上的共享文件夹了,张建国准备访问资源\\Florence\人事档案,服务器对访问者提出了身份验证请求,张建国输入了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张建国成功地通过了身份验证,访问到了目标资源。
现在假设公司不是一台服务器,而是500台服务器,这大致是一个中型公司的规模,那么我们的麻烦就来了。如果这500台服务器上都有资源要分配给张建国,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由于工作组的特点是分散管理,那么意味着每台服务器都要给张建国创建一个用户账号!张建国这个用户就必须痛不欲生地记住自己在每个服务器上的用户名和密码。而服务器管理员也好不到哪儿去,每个用户账号都重新创建500次!如果公司内有1000人呢?我们难以想象这么管理网络资源的后果,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由于工作组的分散管理!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工作组不适合在大型的网络环境下工作了吧,工作组这种散漫的管理方式和大型网络所要求的高效率是背道而驰的。
既然工作组不适合大型网络的管理要求,那我们就要重新审视一下其他的管理模型了。域模型就是针对大型网络的管理需求而设计的,域使用活动目录技术就是共享用户账号,计算机账号和安全策略的计算机集合。从域的基本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域模型的设计中考虑到了用户账号等资源的共享问题,这样域中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为公司员工创建了用户账号,其他计算机就可以共享账号了。这样就很好地解决刚才我们提到的账号重复创建的问题。域中的这台集中存储用户账号的计算机就是域控制器,用户账号,计算机账号和安全策略被存储在域控制器上一个名为Active Directory的数据库中。活动目录有以下特点:一:集中管理,活动目录集中组织和管理网络中的资源信息二:便捷的网络资源访问,活动目录允许用户一次登录就可以访问网络中所有该用户有权限访问的资源三:可扩展性微软的重量级的产品都需要活动目录的支持.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amway51/14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