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ocket?
所谓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连的句柄,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送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它就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端点的抽象表示。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协议: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控制协议,提供的是面向连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当客户和服务器彼此交换数据前,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之后才能传输数据。TCP提供超时重发,丢弃重复数据,检验数据,流量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l 用户数据报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运输层协议。UDP不提供可靠性,它只是把应用程序传给IP层的数据报发送出去,但是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到达目的地。由于UDP在传输数据报前不用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且没有超时重发等机制,故而传输速度很快。
详细解说如下:
TCP传输和UDP不一样,TCP传输是流式的,必须先建立连接,然后数据流沿已连接的线路(虚电路)传输。因此TCP的数据流不会像UDP数据报一样,每个数据报都要包含目标地址和端口,因为每个数据报要单独路由。TCP传输则只需要在建立连接时指定目标地址和端口就可以了。
形象的讲,TCP就像打电话,UDP就像发电报。宏观上来看UDP是不分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双方是平等的。微观上来讲只相对一个报文,发送端是客户端,监听端是服务端。发送端把数据报发给路由器就像把电报发给了邮局,后面的事情就是发送者无法控制,也无从知晓的了。所以说是不可靠的,可能会出现报文丢失而无从知晓。就像每张电报都要有收件人一样,每个数据报都要有目的地址和端口。
而TCP每次连接都是分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的发起者(相当与拨号打电话的人)是客户端,监听者(相当于在电话边等着接电话的人)是服务端。发起者指定要连接的服务器地址和端口(相当于拨号),监听者通过和发起者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相当于听到电话响去接电话)。建立连接后双方可以互相发送和接受数据(打电话)。
Java如何操作Socket?
值得一提的是,Java分别为TCP和UDP提供了相应的类,TCP是java.net中提供了两个类Socket和ServerSocket,分别用来表示双向连接的客户端和服务端。这是两个封装得非常好的类,使用起来很方便!UDP是java.net.DatagramSocket.
127.0.0.1是回路地址,用于测试,相当于localhost本机地址,没有网卡,不设DNS都可以访问,端口地址在0~65535之间,其中0~1023之间的端口是用于一些知名的网络服务和应用,用户的普通网络应用程序应该使用1024以上的端口.
Socket通信模型如下:
如果大家对Java Socket编程还有模糊的地方抓紧温习(http://blog.youkuaiyun.com/shimiso/article/details/8529941),本文不在此赘述,下面我们以最常用的TCP协议举例:
服务器,使用ServerSocket监听指定的端口,端口可以随意指定(由于1024以下的端口通常属于保留端口,在一些操作系统中不可以随意使用,所以建议使用大于1024的端口),等待客户连接请求,客户连接后,会话产生;在完成会话后,关闭连接。
客户端,使用Java socket通信对网络上某一个服务器的某一个端口发出连接请求,一旦连接成功,打开会话;会话完成后,关闭Socket。客户端不需要指定打开的端口,通常临时的、动态的分配一个1024以上的端口。
TCP网络连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