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国家即将执行此法,请各有关部门参考。内中有不妥之处请自行修改,不明之处请自行参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原文。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名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二、律令:××××××令第492

三、通过时间:已经<?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7117日×××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

四、执行时间:自200851日起施行

五、公布时间:200745日公布

六、公布人:总理  ×××

 

政府信息公开的环境

1、十七大明确提出推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2、我国加入WTO,需要为经济实体提供公平、公开、公正、方便、快捷、高效的投资发展软环境。

 

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

1、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

3、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树立法制国家的形象;

4、打造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

 

需公开的政府信息产生条件/约束:

1、行政机关产生的;

2、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

3、由行政机关自行制作或从它处获取的;

4、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

 

组织领导:×××办公厅--à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à各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à县级人民政府(办公室)

或者  由其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领导职责: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具体职责(针对省、直辖市、地、市、县级人民政府部门):

1、承办、维护、更新本行政机关信息公开内容;

2、编制本机关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年度工作报告;

3、对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4、其它职责。

 

政府信息公开原则:公正、公平、便民。

 

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及时、准确。(可以华南虎事件为例)

 

健全协调机制

1、保持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需报批审核的信息必须批准后方可发布。

 

信息内容要求: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国家行政机关----第九条(4小点)

省、直辖市级行政关机----第九条+第十条(4+11=15小点)

市、县级行政机关----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4+11+4=19小点)

乡、镇级行政机关----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4+11+4+8=27小点)

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具体内容:见《条例》第九、十、十一、十二条。

 

第九条 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第十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九)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十一)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三)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四)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

(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

(四)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五)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六)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七)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八)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关于个人申请:

1、允许个人申请;

2、出于生产、生活、科研需要;

3、申请部门----×××部门、省、直辖市、市、县级人民政府部门

 

政府信息公开前的审查

    1、建立健全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程序、责任;

2、审查依据:《×××保守国家秘密法》

3、不能确定时:报有关部门/同级保密工作部门

4、限制----涉及国家、商业、个人秘密不得公开

       例外:(1)权利人同意(2)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主动公开信息的方式

1、政府公报;

2、政府网站;

3、新闻发布会;

4、报刊;

5、广播;

6、电视;

7、其他

 

主动公开信息的场所:

    1、国家档案馆;

2、公共图书馆;

3、公共查阅室;

4、资料索取点;

5、信息公告栏;

6、电子信息屏;

7、其他

 

公开信息来源:

1、行政机关自行制作,自行公开;

2、从它处获得,负责保存,进行公开。

 

主动公开信息时间:

1、自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

2、自信息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内容:

    1、信息公开指南

       A、信息分类  B、编排体系  C、获取方式

  D、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名称  E、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办公地址

  F、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办公时间  H、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联系电话

  I、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传真号码  J、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电子邮箱

2、信息公开目录

   A、信息索引  B、信息名称  C、信息内容概述  D、信息生成日期

 

个人/组织  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

1、书面形式;

2、数据电文形式(电子邮件、网页提交表单);

3、口头代填形式

 

个人/组织  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申请人(组织):

 

填表时间:

年 月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宅)

(办)

(手机)

E-Mail

 

申请人证件类型:

×××:

 

军官证:

 

学生证:

 

残疾证:

 

下岗证:

 

信息内容形式:

文字 图片 声音 视频

信息传递方式:

书面  复印件  电话  传真 E-mail  磁盘  光盘

信息内容类别:

纳税 缴费 社保 医疗卫生

申请特殊照顾情况:

经济困难   阅读困难     视听困难  其它困难

申请公开信息主要内容描述:

 

信息申请形式:

书面    电子文档    口头代理

申请人传真号码:

 

经办人姓名:

 

经办人单位:

 

经办人电话:

(办)

 

信息公开申请查询流程:

    见附录----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过程/流程图

 

信息公开申请查询收费项目:

1、查询费:(几种收费可能模式)

A、每次查询均收费;

B、当个人/组织所需信息可公开时收费;

C、当信息查询成功时收费。

2、复制、邮寄费:

A、当信息查询成功且需要打印、复印、传真、磁盘、光盘、电话、邮寄等形式回复时收费,E-MAIL 形式不收费。

3、减免费用:

  A、下岗、残疾等确有经济困难的

  B、报公开机构负责人同意的

 

保障制度:

1、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

2、社会评议制度

3、责任追究制度

 

监督部门: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监察机关

 

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报告时间:每年的331日前

 

年度工作报告内容:

    1、主动公开的信息情况----公开了多少,公开了什么,对单位/组织/个人各公开了多少,公开的时间,公开的信息种类分布等

2、申请公开的信息情况----申请公开的信息种类、数量、分布、申请人/组织,公开的信息数量,未公开的信息数量,比例等

3、公开信息收费情况----收费的种类、单价、分类别数量、分类别应收款项、分类别减免类别、分类别减免费用、分类别实收款项等

4、因信息公开引起争议情况----申请行政复议信息种类、条数、起因种类、起因分布、结果,提起行政诉讼的信息种类、条数、起因、分布、结果等

5、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公开的数量不足,公开的信息不及时,公开的信息不准确,领导不力,执行疏忽,监督不力,处罚不及时,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情况等

6、其他情况----人员不足,素质问题,服务,数据安全问题等

 

举报和诉讼:

1、举报----

A、人:公民、法人、组织;

B、因: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

C、地点(址):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D、果:调查处理

2、复议/诉讼----

   A、人:公民、法人、组织;

   B、因: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

   C、果: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违规行为及处罚:

    1、违规行为

       A、未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

       B、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

       C、不及时更新信息内容、指南、目录

       D、违规收费----多收、乱收、人情少收减免

       E、信息公开权及收费权转包给个人、组织

       F、公开不该公开的信息

       G、其他违规行为

2、处罚

   A、对违规行为之A条先警告并责令改正,严重者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依法处分

   B、对违规行为之BG条先警告并责令改正,严重者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处分,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的约束范围:

    1、行政机关

2、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共企事业单位

   A、教育

   B、医疗卫生

   C、计划生育

   D、供水

   E、供电

   F、供气

   G、供热

   H、环保

   I、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