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电子商务应用的特点
电子商务是商务活动(包含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具有如下特点:
1.1多主体 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各个主体是企业(B)、消费者(C)和政府(G)。
结合我国国情,企业有4000万,有多种类型:大中小型不同规模,国营、集体、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消费者有不同年龄、职业、学历、不同阶层,目前网民已有1.44亿;政府有中央部委、省市县、地方各级政府3800多个。
1.2多层次 电子商务按应用水平及商务与电子的融合程度可分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
a.初级电子商务或商务初级电子化、网络化:初步开展电子商务,主要实现信息流的网络化,即进行网上发布产品信息,网上签约洽谈,网上促营销,网上收集客户信息,实现网络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实现初级经营服务信息化。
b.中级电子商务或商务中级电子化、网络化: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网络化即实现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以供应链管理与客户管理为基础,实现中级经营服务信息化。
c.高级电子商务或商务高级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开展协同电子商务,全面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三流的网络化。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SCM、CRM、BI结合,及时精良生产,实现零库存。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交货、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都通过网络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方能够同步作业。
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将长期并存,即电子商情,网络营销,非支付型电子商务与支付型电子商务长期并存,近期以非支付型电子商务为主,支付型电了商务逐步创造条件逐步发展。
1.3多模式 按照参与电子商务的三类主体之间有9种不同交互关系,如下表所示:
企业(B) 消费者(C) 政府(G)
企业(B) B to B B to C B to G
消费者(C) C to B C to C C to G
政府(G) G to B G to C G to G
电子商务活动的交易又有包含商品(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信息(产品信息、供求信息等)和各种服务等三种不同的内容,至少有9X3=27种不同的商务关系,
再考虑不同的价值活动方式、经营与运作方式、盈利来源以及电子信息媒介,构成百十多种商务模式。
1.4 多业态:行业业态多样化,企业业务多样化,产品服务多样化,企业与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形式的多样化,网络、电子媒介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电子商务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多样化;建设、实施途径多样化,传统商业与新型商业并举,网上营销与网下支付相结合,企业与消费者利用多种方式参与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的多种方式:企业自建网站;企业委托ISP.ICP或租用设备建立主页和网站;企业参加行业、地区性组织的电子交易市场;消费者移动电话上网;信息家电上网;传统商场上网选购。
1.5多风险 国内电子商务的环境如政策法律、市场经济、信用环境、网上支付、网络安全等还不够完善,诚信缺失,网络犯罪不断出现,数字鸿沟的存在,都导致电子商务多种风险
2我国电子商务应用现状、问题与差距
我国电子商务从1990开展EDI应用起步,2000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务实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制造业、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已开始基本普及,涉农网站已达4200余家,农业电子商务也取得进展,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已实现网络采购与营销,宝钢、联想、海尔等大型企业集团已实现协同商务,开展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也日益增多,但我国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2.1互联网应用普及程度低. 我国有13亿人,城镇有3000多万个家庭,目前上网比例较小,网民与上网家庭数量还较少,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我国网民占人口10.4%,低于亚洲地区平均数10.7%,拉丁美洲17.3%,欧洲%38.9%(冰岛86.3%,瑞典75.6%,瑞士67.8%,德国61%,法国49.4%,乌克兰11.5%),北美69.7%。欧盟15国46%16-74岁个人、53%家庭上网,德国54%个人、62%家庭上网,32%个人网上购物,我国2005网上购物2200万人,占网民15.3%,人口1.69%。
2.2企业信息化水平低. 我国4000多万个企业,在中小企业中至少有30%尚未开展信息化,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10-20%,美国早在90年代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目前欧洲80-90%以上的企业均已上网,欧盟15国92%企业上网,德国2005年94%企业已上网,59%有网站,54%企业网上采购,300多万个中小企业84%有计算机(1-19人的企业82%,20-49人97%,50-249人99%,250人以上的企业100%),法国制造服务业中99%有计算机,94%上网,50%有网站。
2.3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大、交易额较小. 我国200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9000多亿人民币,网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2%,德国电子商务交易额3210亿欧元,法国1540亿欧元,欧盟15国企业2004年网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平均为2.8%,(德国3.1%,挪威3.9%,爱尔兰10.1%,意大利0.7%,西班牙0.6%)
2.4 应用发展很不平衡. 各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低相差20多倍,广东省2005调查,中小企业约,45.9%应用电子商务.54.1%未开展电子商务,有些地区开展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仅占2%。城乡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差距不仅很大,而且仍有继续扩大的危险。互联网用户及计算机拥有量在东西部地区、大陆与台湾地区差距也很大,台湾互联网用户有540万,网民占人口比例达26%,连网主机85万台,企业有50%己开展电子商务,大陆开展电子商务企业不到15%。
2.5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尚待完善. 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法律环境尚不完善。
2.6 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尚缺少内在的动力、人力、财力与物力。基础薄弱,信息技术人才欠缺,部分基层领导对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急待提高。
3电子商应用的发展战略
3.1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多样化、多模式发展
3.1.1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实现不同水平的商务与电子的融合。
鉴于我国行业、企业与地区信息化、电子支付系统、网络化物流配送系统建设需有一个过程。所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将长期并存,即电子商情,网络营销,非支付型电子商务与支付型电子商务长期并存,近期以非支付型电子商务为主,支付型电了商务逐步创造条件逐步发展。
分阶段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提高网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集成化的程度:
a.近期巩固初级应用:网上主要有信息流,发布商品信息、进行洽谈、促销,开展非支付型电子商务;
b.已实现初级应用的企业、行业与地区要向中级应用发展:网上不仅有信息流、还有资金流,实现网上交易与网上支付,开展支付型电子商务;
c.已实现中级应用的企业、行业与地区准备条件开展高级应用:实现网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集成,开展协同电子商务,实现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的应用集成。
3.1.2多样化、多模式发展
多样化:行业业态多样化企业业态多样化,多种业态的商务,要有多样化的信息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信息化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多样化;企业与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形式的多样化,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结合;
多模式:政府与行业组织及地区组织培育各种电子商务的典型示范与推广,企业要研究总结与推广成功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经验,传统商业与新型商业并举,网上营销与网下支付相结合,企业与消费者利用多种方式参与电子商务,实现不同水平的商务与电子的融合,要因地置宜,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多样化、多模式的发展电子商务。
3.2全面、协调发展战略
3.2.1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全面协调发展,
抓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抓电子政务带动城市、地区及社区信息化;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全面协调发展,确保经济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
3.2.2行业电子商务与地区电子商务同步、协调发展
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平台建设和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方面,行业与地区条条块块资源要整合,行业电子商务与地区电子商务要密切结合、协调发展。
3.2.3城市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城市与农村电子商务协调发展
以中心城市为基础,辐射周边农村地区,城市信息化带动农村电子商务、经济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发展,东部地区支援带动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东部与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经济信息化及社会信息化要协调发展。
3.3贯彻以人为本与创新发展战略
3.3.1 贯彻以人为本战略 把调动各级领导、管理干部及业务人员、广大职工积极性放在首位,积极培训企业领导,培养人才,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职工信息意识,多种途径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在职培训管理干部及业务人员,提高职工信息文化修养与素质。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产、学、研、用结合, 不断按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加快软件及应用系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3.3.2 贯彻创新战略
自主发展与跟踪发展相结合,积极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电子商务关键技术及产品。跟踪国外电子商务先进技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自主开发创新、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电子商务关键技术,价值链集成技术,电子支付技术及相关产品。
技术创新与管理、制度创新相结合,研究制订我国电子商务模型(包括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应用模型)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应用于行业、各类企业与地区电子务商务解决方案)
开发统一的软件基础架构平台和电子业务(商务、政务等)应用综合服务平台,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支付、物流配送提供一体化公共支撑。
4发展电子商的目标
国内行业、地区与企业电子商务目前大多处于初级电子商务的层次或初级阶段,部分处于中级电子商务的阶段,少数地区及大型企业集团已进入高级阶段,在4000多万中小企业中相当部分(约近半数)还没有上网,尚未开展电子商务,一部分中小企业已开展初级电子商务。行业、地区与企业要研究确定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大多数已开展初、中级电子商务的行业地区近期以发展中级电子商务为目标,部分未开展电子商务的行业与地区近期以发展初级电子商务为目标。大多数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近期以发展初级电子商务为目标,少数已开展初级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近期以发展中级电子商务为目标,建立若干个中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主要行业、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预测
目标 2005年 2010年
主要行业
大型企业 高级电子商务 2~3% 9~10%
中级电子商务 20~25% 48~50%
初级电子商务 60~65% 30~32%
单项IT应用 7~18% 0~3%
全国县级以上地区电子商务发展预测
目标 2005年 2010年
地区
电子商务
高级电子商务 0.5-1% 2-4%
中级电子商务 4-5% 30-50%
初级电子政务 60-70% 46-68%
未开展电子商务 24-35.5% 0%
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预测
目标 2005年 2010年
中小型企业 高级电子商务 0.5-1% 2-3%
中级电子商务 4-5% 8-10%
初级电子商务 15-20% 30-35%
企业上网 25-30% 30-35%
未开展电子商务 45-55.5% 17-30%
表中%数为在行业地区及大中小型企实现初级电子商务,中级电子商务,高级电子商务的普及率(表示实现不同水平电子商务的行业、地区、企业在行业地区及中小型企业总数中的所占的百分比)
5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的措施
5.1根据行业、地区、企业的情况,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规划,确定切入点
要结合行业、地区、本单位的情况,根据行业、地区、企业发展规划与战略,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规划,电子商务规划是信息化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营销是当前电子商务的重点和切入点,
5.2 创新与持续改进商务模式,完善网站功能,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效益
5.2.1 提高商务模式创新度 持续改进商务模式,提高商务模式的创新程度;与原有的商务、业务模式比较网上增加更多新的业务和服务;持续改革、优化业务流程;持续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及盈利模式创新是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效益的关键。
5.2.2完善商务网站功能 改善和提高商务网站前台和后台功能,完善网站信息、搜索、展示、网上洽谈签约、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物流等功能,提高网站技术性能,网站内容检索速度,浏缆速度,网页反应速度,完善商务网站内容,提高商务信息的质量:提高商品信息完整性、准确性与时效性,改善网页质量;提高商品信息分类深度和关联度,使客户方便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增加商务网站内容信息的数量(数据量,栏目数量,商务信息条数);提高网上内容更新频率,每日更新,力争做到实时更新。
5.2.3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效益 降低成本: 降低销售成本(广告、展销、分销代销、配送、退换等环节费用节省),降低供应成本(招商、订货、物流、仓储、退换等环节费用节省), 降低会计成本、财务成本;增加效益:网络营销导致市场迅猛扩大,网上交易量和交易额增长;定制化商品和个性化服务开发加速;用户满意度忠诚度提升,国内外市场扩大是增收益的关键。.
5.3加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
5.3.1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要在现有行业、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子商务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研发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技术创新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
信息产业部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与应用部门多种形式结合,建立区域和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积极发展ISP、IAP、ASP、SAAS等多种模式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低价、方便适用的软硬件产品和技术服务、设备维修服务和各种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及系统集成服务。
5.3.2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行业、地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服务,开发网上各种信息资源,整合组建和完善全国、行业、地区的市场、技术、产品、价格等信息库、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行业趋势、投资融资、科技成果、产品技术、市场需求、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创新、决策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5.3.3教育培训体系
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多种渠道,培养一大批懂专业、会经营管理的企业领导、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根据企业、行业发展的要求,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用性强、不同层次的各种类型培训班,重点为企业培训既懂现代科 技知识,又了解市场规律,能够成功地组织现代营销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人才。政府、行业协会、非赢利组织与培训企业结合,形成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以及脱产学习、企业代培、干中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
5.4政府、地区、行业、信息产业联合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推进中小企业企业电子商务是发展全国、地区、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重点与基础
5.4.1政府大力引导、扶植与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1)政府搞好电子政务,以身作则,用G2B、G2C带动B2B、B2C、及C2C,如政府采购带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2)政府整合资源,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培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典型
3)政府营造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良好社会环境 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制定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配政策法律文件和实施办法;在投融资政策,技术政策,鼓励政策,人才政策、信贷、税收等方面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完善政策法规环境;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改善企业信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普及电子计算机应用和电子商务知识,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文化素质,建设信息文化和信用文化, 营造人文环境;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为开展信息化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建设认证体系、标准体系、支付体系与物流配送体系,为开展网上订货、购物及网上支付建立安全交易的环境。
5.4.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和大型龙头企业的作用
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充实力量,使各级协会及社会中介机构发挥与其地位相称的重要作用,更好为企业信息化服务。行业及大型龙头企业通过供应链拉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5.4.3信息产业各类软硬件制造商、服务商积极支持、帮助与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各类服务商通过搞好各类服务平台,降低门槛,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技术咨询服务;各类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价廉物美软硬件产品和良好服务。
5.4.4制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政策
例如,电子商务应平台服务提供商享受软件企业同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信息产业要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价廉物美方便使用的软硬件业产品及服务
5.5抓好行业、地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工程,特别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工程,树立一批各类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典型
5.6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学习国外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ioria0622/archive/2007/12/01/97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