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NIO、AIO区别(看不懂你打我)

本文深入浅出地解析了BIO、NIO和AIO三种IO模型的运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IO模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很多初学者对IO的各种形式的操作(如题)都有一个误区,仿佛总喜欢在其中分出个好坏,这其实是基础知识不充足的表现,至少对高并发和网络编程不熟悉,所以我先建议至少在熟悉了NIO后,再去了解这四个的差别。更不要复制粘贴别人的文章,这个东西其实需要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在本文中我将把自己理解的这几种io方式以最朴素的语言展现给大家,以及他们的优缺点和使用场景。

更需要清楚的一点:都是为了更大的压榨CPU的利用价值。

不清楚NIO的可以学习我的文集:https://www.jianshu.com/nb/21635138

1. BIO:

BIO其实就是两个进程(C/S)在一个线程里进行的通讯形式,Client和Server端各启一个进程来保持通讯,当调用的对方进程没有资源的时候,自己进入等待状态,但一直会监听调用该进程的状态,直到可以取到资源。

缺点:

一个连接占用一个线程资源,并且线程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线程开销大、利用率也不高。

优点:

较于其它IO方式来说,确实没啥优点…代码复杂度简洁?开发周期短?

适用场景

连接数少、多资源(多IO操作)的长连接。
原因:线程的创建和销毁对系统资源的浪费也很大,所以尽可能少的去折腾线程,因为一直主动的监听对方进程,所以其实CPU的利用率也不低,所以源源不断的数据能更加充分的使资源得到利用。当然,也可以用线程池来优化线程开销的问题。

2. NIO

NIO和BIO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把关注点放在每个请求任务(事件)上,Client发送一个请求,会被Server端放入到多路复用上(事件池),事件池来轮询这些请求事件,发现有IO请求,才会启动一个线程去处理。

其实就是selector模型的工作流程(NIO知识)。

我的理解:NIO启用了少量的线程(也许是单个线程)去对事件池做监控,对比BIO来说会节省很多cpu的资源,BIO是每个连接建立一个线程,并且监控工作也是该线程完成,NIO将监控工作归为很少的线程去处理,当然这个线程不会再用于通信,保证了每个线程的利用率,自然提升了高并发性能。

优点:

并发性高

缺点:

不适合重操作,NIO如果用于重操作,性能不如BIO,术业有专攻嘛,道理自己应该能想通。

适用场景:

适用于轻量级数据传输,比如聊天系统什么的。

3. AIO

如大家所想,无止境的监控别的进程资源难免会造成浪费,所以回调概念很重要,用过Future类的都清楚什么是异步非阻塞IO,通俗的讲:每个进程干自己的事情,如果A进程发现B进程想从我这里获取资源,那A进程在使用玩这部分资源后主动通知B,可以来我这取了,这就不用事件池、也不用耗费资源去做监控。

优点:

并发性高、CPU利用率高、线程利用率高

缺点:

不适合轻量级数据传输,因为进程之间频繁的通信在追错、管理和资源消耗上不是很可观。

适用场景:

对并发有需求的重量级数据传输。

总结

俗话讲: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每种IO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事前做好需求分析,耗费合适的人力资源去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目的。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