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结构
文件系统
superblock记录此filesystem的整体信息,包括inode/block的总量,使用量,剩余量
inode:记录档案的属性
block:记录档案 的实际内容
linux系统在格式化时通常区块分组
inode存block号码时通常 12直接,1个间接,1个双间接,1个三间接
block bitmap (是否为空对照表)
inode bitmap (是否为空对照表)
ln [option] src dst
-s 软链接
-v 详细信息
分区的创建:
IDE:/dev/hda /dev/hdb …
SATA:/dev/sda
USB:/dev/sdb
SCSI;/dev/sdc
SAS:/devsd
fdisk 建立分区查看分区
低级格式化:划分扇区
高级格式化:创建分区系统 mkfs
ext2:不支持日志
ext3:支持日志
mkfs –t
mke2fs : 很强大
-j:日志
-L:label 设置卷标
-b:block size
-m:指定保留磁盘百分比
-i :指定inode创建比例
-N:创建inode个数
tune2fs –l 显示超级块信息
-L修改卷标
-j 升级ext2 –> ext3
-m 修改预留百分比
-c 修改 检测日期
-i 每隔多长时间监测 一次、
-o 设置文件系统默认挂载选项
dumpe2fs –h 显示超级块信息
e2label :查看卷标 修改卷标
mkfs.ext2
blkid:
UUID:全局唯一标示符
mount [option] Device Mount_point
-t 类型
-o Optlist
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
remount atime loop bind
-n 不写到mtab
umount 卸载
fuser -v 查看谁在访问文件系统
fuser –km 终止文件进程
建立虚拟内存:
1,规划空间
2.mkswap
3.swapon
/etc/fstab
设备 挂载点 文件系统 挂在选项(逗号分隔) 完全备份频率 文件系统监测次序
df
-h
-p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piaoz/105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