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NS的查询方法:
1. 递归查询:客户端发起查询,并要求得到完整的解析结果,即查询的名称所对应的IP地址
2. 迭代查询:客户端发起查询,DNS服务器可能返回下一个DNS服务器的地址,需客户端再次向下一个DNS服务器发起查询,这样依次查询才能获得解析结果
3. 根提示:是迭代查询的一个步骤,让本地DNS Server查询根域的DNS服务器
4. 转发器:可以让DNS服务器将查询转发到其他DNS服务器
注意事项:
何时使用递归查询?何时用迭代查询?
答:做为DNS客户端时,使用递归查询,比如,一台PC要上网,发起的查询
做为客户端所配置的DNS服务器,在发起查询时,使用的是迭代查询
二、名称解析的过程
1. 客户端输入命令,发起查询请求
2. 查询要查询的是否计算机本身
3. 查询计算机的hosts文件(windows\system32\dirvers\etc\hosts)
4. 查询DNS服务器
5. 查询本机NetBIOS名称缓存
6. 查询wins服务器
7. 使用广播在网络中查找
8. 查找LMHOSTS文件
三、DNS的数据库与记录类型
1. 区域类型
正向查找区域:通过计算机名解析IP地址
反向查找区域:通过IP地址解析计算机名
2. 主要区域:一个可读写的DNS数据库,如未存储在AD中,则叫标准区域
存根区域:主要区域的一个副本
3. 记录类型
A记录,主机记录
CNAME记录,一个主机记录所对应的别名。输入了别名以后,还要指定对应的主机记录
PTR记录:指针记录,IP地址段中的主机地址,以及所对应计算机名
NS记录:域中的DNS服务器的IP地址
SOA记录:起始授权机构,记录DNS刷新的时间值
SRV记录:服务资源记录,只有是DC和DNS服务器是同一台机器时才有此记录,用于告诉域中的客户端,本域的DC的计算机名是多少
如缺少SRV记录,则无法加入或者登录到域,解决办法是:重新启动Net Logon服务,则服务器自动创建SRV记录
4. 使用Nslookup报错的原因:一般来说在域环境中使用该命令报错的原因是反向查找区域不可用,未建立反向查找区域
四、客户端选项
1. 在DNS中注册此连接的地址:用于把本机的计算机名以及IP地址自动注册到DNS服务器。也叫DNS记录的自动更新,有两个前提:1.客户端加入了域 2.服务器启用了动态更新
2. 附加这些DNS后缀:当添加了DNS后缀时,如果使用DNS进行解析,则自动在后面添加DNS后缀 如ping www,你的DNS后缀是a.com,则等于是ping www.a.com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liu008qing/43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