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层交换原理: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有很高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挂在背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是,首先查找内存中的MAC地址表和端口对应关系,如果有目的MAC地址,则内部交换矩阵将数据根据端口对应关系发到目的MAC主机。如果不存在,则交换机将发出广播,所有接受到广播的主机,查看自己的MAC是否为目的MAC,不是则丢弃,是则响应,并且这一过程将被交换机学习到MAC和端口对应关系,以备后续的应用。交换机能够隔离冲突域,不能隔离广播域。总结: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分为:存储、转发、学习、更新。

3层交换机原理:

   众所周知,2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3层交换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2层交换技术+3层转发技术,是为了提高网络的访问瓶颈而出现的,实现了一次路由,多次转发的访问方式。在3层交换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我们要实现不通vlan之间的访问,必须要经过的就是路由器,但是路由器的原理特性,大大制约了网络的访问速度,根据需求的发展,渐渐的出现3层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以及多层交换机。可以说集成了2层交换和3层转发的交换机,本质上就是为了提高访问速度。

   举例:假设A和B使用3层通信技术通信,当A站点开始发送信息时,首先将自己的IP地址和B的IP地址进行比较,如果处于同一网段,则使用2层技术进行转发,否则,A会向自己的默认网关发送ARP封包。而默认网关就是3层交换模块。当默认网关收到A的ARP广播后,如果在已存的MAC地址表中有B的MAC地址,则直接转发给B,且B会给3层交换模块一个回应,然后有3层交换模块在转交给A,否则,3层交换模块也会想B所在的子网发出ARP广播,而B此时会做出回应,这时3层交换模块会在自己的MAC地址表当中存储B的MAC地址和接口对应关系,以便下次的查找,然后将B的回应信息交给A.此时A和B就通过三层交换技术实现通信。

   3层交换机的实现方式有纯硬件和纯软件方式。

   纯硬件的实现方式是靠ASIC芯片实现的,技术复杂、成本高,但是他的性能高、速度快。工作原理是:当数据由端口芯片接受到以后,首先在2层芯片中查找响应的MAC地址,如果查到则直接转发,否则交给3层引擎,由ASIC芯片查找相应的路由表信息,与数据目的IP地址就行比对,然后发送ARP数据包到目的主机,然后将MAC地址交给2层交换芯片,由2层芯片进行数据转发。

   纯软件的实现方式是靠CPU芯片实现的,技术简单、成本低,但是传输速度慢,不合适做骨干。其原理和纯硬件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