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种方法实现在HTML页面加载完毕后运行某个js

本文详细对比了window.onload和$(document).ready两种实现HTML页面加载完毕后运行JS的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区别与应用场景。重点介绍了$(document).ready方法在页面元素可用性及性能优化方面的优势,提供了实用的代码示例。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通过两种方法实现在HTML页面加载完毕后运行某个js,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js方法代码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load=function(){ 
var userName="xiaoming"; 
alert(userName); 
} 
</script>

以下为jQuery方法,需要引用jQuery文件。

代码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var userName="xiaoming"; 
alert(userName); 
}); 
</script>


或者其简写 :

$(function(){ 
var userName="xiaoming"; 
alert(userName); 
});


当dom加载完就可以执行(比window.onload更早)。在同一个页面里可以多次出现.ready()

PS:两者的主要区别

window.onload:

当一个文档完全下载到浏览器中时,才会触发window.onload事件。这意味着页面上的全部元素对js而言都是可以操作的,也就是说页面上的所有元素加载完毕才会执行。这种情况对编写功能性代码非常有利,因为无需考虑加载的次序。、

$(document).ready{ }:

会在DOM完全就绪并可以使用时调用。虽然这也意味着所有元素对脚本而言都是可以访问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关联的文件都已经下载完毕。换句话说,当HMTL下载完成并解析为DOM树之后,代码就会执行。

举一个例子:

假 设有一个表现图库的页面,这种页面中可能会包含许多大型图像,我们可以通过jQuery隐藏、显示或以其他方式操作这些图像。如果我们通过onload页 面设置界面,那么用户在能够使用这个页面之前,必须要等到每一幅图像都下载完成。更糟糕的是,如果行为稍微添加给哪些具有默认行为的元素(比如链接),那 么用户的交互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然而当我们试用$(document).ready(){ }进行设置时,这个界面就会更早地准备好可用的正确行为。

使用$(document).ready(){ }一般来说都要优于试用onload事件处理程序,但必须要明确一点的是,因为支持文件可能还没有家在完成,所以类似图像的高度和宽度这样的属性此时不一定有效。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ajian2014/blog/30003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