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至:我做程序员这十年(二)
由于经济环境不是很好,想找一份软件开发的工作并不容易。但我没有放弃,我记得当时的招聘方式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每周都要准备一大堆简历往人才市场跑。可能现在的人体会不到了,为了找一份工作,当时的人才市场可是一点都不逊色于现在的春运。
往人才市场跑真的是徒劳,且不说招聘的单位质量有多差,就算有个别两个稍微还过得去的公司,人家根本没打算真的招人,只是为了配合人才市场走个秀而已。心灰意冷之后我终于还是放弃了去人才市场这一条路。不过仍然有好多同学还是从人才市场走上了销售,建筑等行业(行业无贵贱,全在自我发挥。然而那些从人才市场迈向社会建设大军的人现在都风生水起)。
路是死的,人是活的。好在我毕竟还是计算机专业的,加上零几年那时候互联网高速发展。在网络上充满着各种机会。在当时崛起的互联网招聘平台就有“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两个平台,虽然现在这两个平台多有诟病,质量也越来越差了,但在当时确实很不错。
我尝试着在网上填了一份简历,然后开始浏览其关于软件开发的相关工作。着实让我惊讶,通过简单的搜索竟然有那么多关于软件开发的工作,什么软件实习生,以及各种语言的开发太多了。
不过并不是每条信息都是真实的,因为我也被骗过好几次。比如明明写的是软件开发的工作,实际上确实一个销售岗位;最让人厌烦的就是所谓软件实习生的岗位,几乎清一色的全是培训机构的推销广告。
天道酬勤,终于还是被我找到了一家公司,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其在网上发布的招聘职位信息中,招聘人数是200人。因为这个数字让我一度认为它是个骗子公司。但是经过面试后我决定了,这就是我去的公司。后来这个公司就有了一个被大家鄙视的名字 -- 【外包】。
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下,面试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曲折磨难比想象中多。我第一次去面试的当天,刚进公司到前台心里就没底了。因为跟我一同面试的有十几号人,而我又是一个新人毛头小子,对正规的软件工程体系几乎一无所知。
于是我们被安排到公司的食堂,每人发一张试卷,就开始答题。毫无悬念,我是最后交卷的,因为试卷上的那些问题我几乎都不会。交完试卷后就排队等着面试官的面试,答题相对好的都被安排去面试了,而那些答题不怎么样的则被通知回家去。我就是那个被通知回家去的。
既然我下定决心要进这家公司,那我肯定不能就这么放弃了。还好我留了一手,将试卷上的题目都记在了带去的一张纸条上。回到宿舍之后我赶紧在网上把这些题目全都查了一遍,然后开始背诵默记在心里。隔了两天,我不请自去,还想第一次一样去公司前台登记面试。不出我所料,当天还是十几号人一同在食堂做试卷,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我第一个交卷,当然我的试卷肯定是没问题的。接下来就顺利地进行了技术的面试。虽然面试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我不会的,但是我凭着自己的理解都作了自己认为可行的回答。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都在漫长的等待面试结果中惶惶度过,直到一个星期后,公司通知我还需要进行一轮客户公司的面试,我知道有戏了,可同时我又担心起来,不知道客户公司是什么样的面试。可能是我多虑了,客户方的面试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最后我顺利的进入了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