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 connect函数本质含义

本文详细解析了connect系统调用的工作原理,指出connect并非直接建立两端间的连接,而是通过路由规则和路由表等信息更新socket结构,使得后续数据报发送时无需重复查询地址信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很多介绍网络编程的书籍中会这样介绍connect系统调用:将本机的一个指定的套接字连接到一个指定地址的服务器套接字上去。下面是connect系统调用的定义: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ocklen_t addrlen);
    参数sockfd是本地机器上的一个套接字描述符,在内核的系统调用函数中该描述符会被转换成与之绑定的一个struct socket结构,这是真正的一个socket,代表了网络通讯中连接的一端。serv_addr和addrlen则是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地址和地址长度。
    于是乎,有了这样的理解:connect将在本机和指定服务器间建立一个连接。但实际上,connect操作并不引发网络设备传送任何的数据到对端。它所 做的操作只是通过路由规则和路由表等一些信息,在struct socket结构中填入一些有关对端服务器的信息。这样,以后向对端发送数据报时,就不需要每次进行路由查询等操作以确定对端地址信息和本地发送接口,应 用程序也就不需要每次传入对端地址信息(可以使用send而不使用sendto)。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不难弄明白,为什么不只是tcp socket可以connect,udp, raw socket也可以通过connect进行连接。它们的本质其实没有多大差别:把通过路由查询得到的对端主机的地址信息缓存到套接字结构struct socket中。
    udp和raw的connect操作其实是完全一致的,都使用了myip4_datagram_connect函数。
    为方便起见,我们再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描述该函数所做的事情,我们在主机172.16.48.2上向主机172.16.48.1的端口16000发送一个 udp数据报,172.16.48.2上的udp端口由系统自动选择(为32768)。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示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ioctl.h>
        #include "my_inet.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int i;
            //代表服务器地址的结构。
            struct sockaddr_in dest;
            dest.sin_family = MY_PF_INET;
            dest.sin_port = htons(16000);
            dest.sin_addr.s_addr = 0x013010AC;//172.16.48.1的网络字节序。

            int fd = socket( MY_PF_INET, SOCK_DGRAM, MY_IPPROTO_UDP );
            if( fd < 0 ){
                perror("socket: ");
                return -1;
            }
            //连接操作。
            if( connect( fd, (struct sockaddr*)&dest, sizeof(dest) ) < 0 )
                perror("connect: ");
            //不必通过sendto每次传入对端地址信息了。
            int bwrite = send( fd, "abcdefg", 7, 0 );
            if( bwrite == -1 ){
                perror("send: ");
                return -1;
            }

            printf("sendto: %d\n", bwrite);
            close( fd );
            return 0;
        }
    connect系统调用的执行流在到达myip4_datagram_connect函数之前,已经对本地端口号进行自动选择,并把socket绑定到了 myudp_hash表中。到达myip4_datagram_connect函数之后,第一件事情是建立一个struct flowi:
    struct flowi fl = { .oif = 0,   //输出设备接口未定。
            .nl_u = { .ip4_u = { .daddr = 172.16.48.1       //目的地址。
                                 .saddr = 0.0.0.0           //源地址未定。
                                 .tos   = 0 } },            //一般服务
            .proto = MY_IPPROTO_UDP,        //UDP协议
            .uli_u = { .ports =
                            { .sport = 32768,               //自动选择的第一个源端口
                              .dport = 16000 } } };         //目的端口
    以该结构体为信息查询路由表,结果肯定查到main表,确定saddr为172.16.48.2。并得到一个struct rtable结构作为路由查询结果。
    对于my_inet域的套接字,结构体struct socket有一个成员struct inet_sock sock代表网络层的一个套接字,其成员rcv_saddr(含义尚不明确)和saddr被赋172.16.48.2,daddr, dport被赋于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号。而表示连接状态的sk_state成员被赋于TCP_ESTABLISHED,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TCP_ESTABLISHED并不专指TCP连接建立状态,所有执行connect成功的套接字,其状态都是TCP_ESTABLISHED。id被赋 于当前时间。成员sk_dst_cache指向路由查询结果rtable的成员u.dst。从而套接字完全缓存路由查询的结果。
    执行了connect后的socket,需要发送数据报时,关于对端的信息全部可以从socket本身得到。但需要重申的一点是:由于路由缓存的存在,在连接的socket上发送数据报并不会比在未连接的socket上发送数据报效率高多少。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138210/blog/59397

<think>好的,用户现在想获取关于connect函数的详细解释,包括说明、示例、使用场景、参数和返回值解析。我需要结合之前的对话历史和相关引用内容来构建回答。首先,用户之前询问了send函数,现在转向connect函数,可能是在学习网络编程中的套接字相关函数。需要确保回答的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并且提供示例代码。查看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和引用[2]提到了函数对象和Qt中的connect函数,特别是引用[2]详细说明了Qt中connect的不同用法,比如lambda表达式。而用户的问题是关于系统级的connect函数,可能是指socket编程中的connect,而不是Qt的信号槽连接。需要明确区分这两者,避免混淆。用户可能混淆了不同上下文中的connect函数,因此需要明确说明这里讨论的是socket库中的connect,用于建立TCP连接。同时,考虑到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send函数,可能是在学习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所以需要详细解释connect的参数、返回值以及使用场景。 在回答中,需要涵盖函数定义、参数说明、返回值解析、使用场景、示例代码以及注意事项。同时,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可能需要引用相关的部分,比如Qt中的connect用法,但需要指出这是不同框架下的函数,避免误导。 另外,用户要求生成相关问题,需要设计几个与connect函数相关的问题,例如错误处理、阻塞模式、与其他函数的对比等。需要注意用户提到的系统级指令,比如数学表达式的格式,但在这个问题中可能涉及较少,主要需要代码块的正确格式。确保示例代码使用正确的语法,并添加注释说明。 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信息,比如connect函数在TCP和UDP中的不同行为,非阻塞模式下的处理,以及常见错误码的解释。确保回答全面且准确,帮助用户深入理解connect函数的使用。</think>### `connect`函数详细解析 #### 一、函数定义与作用 `connect`是网络编程中用于**建立套接字连接**的核心系统调用,主要用于TCP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也可用于UDP套接字设置默认目标地址[^1][^3]。其标准定义如下: ```c #include <sys/socket.h>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 二、参数解析 | 参数 | 类型 | 说明 | |-----------|---------------------|----------------------------------------------------------------------| | `sockfd` | `int` | 套接字描述符(需通过`socket()`创建) | | `addr` | `struct sockaddr*` | 目标地址结构体指针(需转换为`sockaddr_in`或`sockaddr_in6`类型使用) | | `addrlen` | `socklen_t` | 地址结构体的长度(通常用`sizeof(struct sockaddr_in)`计算) | #### 三、返回值与错误处理 - **成功**:返回`0` - **失败**:返回`-1`,错误码存入`errno`: - `ECONNREFUSED`:目标端口无服务监听 - `ETIMEDOUT`:连接超时(常见于网络不可达) - `EINPROGRESS`:非阻塞模式下连接未立即完成[^3] #### 四、使用场景 1. **TCP连接**(主要用途): ```c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 = htons(80); inet_pton(AF_INET, "192.168.1.1", &serv_addr.sin_addr);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 2. **UDP默认地址设置**: ```c // 设置后可用send()代替sendto() connect(udp_sock, (struct sockaddr*)&target_addr, sizeof(target_addr)); ``` #### 五、示例代码(TCP客户端) ```c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 (sockfd == -1) { perror("Socket creation failed"); return -1;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 {0}; 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 = htons(8080); inet_pton(AF_INET, "127.0.0.1", &serv_addr.sin_addr);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 -1) { perror("Connection failed"); close(sockfd); return -1; } printf("Connected to server\n"); close(sockfd); return 0; } ``` #### 六、高级特性 1. **非阻塞模式**: - 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后,`connect`会立即返回`-1`并设置`errno=EINPROGRESS` - 需使用`select`/`poll`检查连接状态[^3] ```c fcntl(sockfd, F_SETFL, O_NONBLOCK); connect(sockfd, ...); // 检查可写事件确认连接成功 ``` 2. **协议无关编程**: ```c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addr; // 兼容IPv4/IPv6 socklen_t addrlen = sizeof(addr); getaddrinfo("example.com", "http", &hints, &res); connect(sockfd, res->ai_addr, res->ai_addrlen); ``` --- ### 相关问题 1. 如何处理`connect`函数返回`EINPROGRESS`错误? 2. TCP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三次握手与`connect`函数有何关联? 3. 如何实现非阻塞模式下的超时连接检测? 4. UDP使用`connect`后与普通UDP通信有何行为差异? 5. 在Qt框架中`QObject::connect`与系统级`connect`有何本质区别?[^2] --- [^1]: 套接字编程中TCP/UDP连接建立的核心机制 [^2]: Qt框架中信号槽连接的特殊实现方式 [^3]: 非阻塞I/O模式下系统调用的错误处理原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