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格里拉归来之后,一切好象又归于平静,丽江暂时成了我们两只懒虫子的窝,我们除了在这里爬行,便是吃饭和睡觉,恐怕再舒适的旅游也不过如此吧。
过了正午,我们又开始出动了。在这里游荡了两天,起码对道路是非常熟悉了,但是我们更想看到的是那些还不熟悉、还不了解的东西。
城口的水车广场上,勤劳的纳西老人还在日复一日的坚持“打跳”。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路边的有双语的路牌,房前是写着大大汉字的照壁,展露了东巴的沧桑,亦有汉文化的亲切,两民族文化的融合,才造就了数百年来兴盛的丽江。
对古城的保护也是无处不在,除了国家和地方拨款的维修、新建建筑之外,各种应急措施也是一应俱全,而且为了视觉效果的统一,还特地保留了其古旧的感觉。“古城小卫士”更是从环境和宣传两方面为古城扫净微尘,让古城更为靓丽。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我们择路往僻静处走,真正悠闲的丽江往往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可本性让我们不能尽享受这种宁静,一会儿又折回喧闹的主干道上了。
大研,于动于静我们都已欣赏,于官于民却未能尽知。LP提议我们去木府转转,这正合我意。
沿官门口走不多远,便是一座牌坊,上书“天雨流芳”。原来这“天雨流芳”是看书的意思,我们也正好来这里受受教育。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官门口在选址上显然颇有讲究,走进来就感觉比主干道要凉上些许,坐在柳树下,更是感觉清幽静谧。路到这里折了个弯,转过尽头便是木府。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弘祖曾游历此地,为木府之壮丽留下“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八个大字。刻下这溢美之辞的影壁与木府的“忠义”牌楼两相对立,远远的现出“木府”两个大字。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木府是当年土司王爷居住的地方,不像大研的其他地方可以免费,这里门票要每张35元。走进大门,便是颇有气势的议事厅。听名字有点像“梁山泊”草莽英雄聚义的地方,实际则不然,恢宏的气势直可比故宫的太和殿,活脱脱一个缩影,就连厅前的广场也颇似太和殿广场。宫内并不比外界高出很多,但一回头,便感觉面前极为宽阔,几片白云浮游天上,天空都格外的蓝些。清风从牌楼的两个犄角倒灌入广场,一阵惬意顿时让世界清凉了起来。
大殿内部已是人去楼空,只有一张龙椅和数块后人拟造的官位木牌企图讲述历史。虎皮兴许是后来强加的点缀,想来威震一方的堂堂正三品王爷,也不至于跟山大王一般品味。屋顶上的青龙暗示着当年的一方豪情,出入的门槛也道述着王爷的霸气。据说这么高的门槛是为了让进出的人都低头看看脚下,以示见到王爷要低头表示尊重。上任国家领导人曾到此参观,还无意中留下了佛光的传说。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正殿的威严暗合了汉族统治者的意愿,偏殿则迥然凸现出纳西民族佛道两通的惬意生活,按现在的话说,颇有些小资呢。小院中低低的爬藤透出浓浓的绿意,直把舒畅和宁静写入游人的心里。绿叶下隐现的门屏和宫灯,已是浪漫主义的写照,简简单单一副对联,更把人们的幻想推到极致:
“广寒宫殿藏波底,
河汉星辰在月前。”
想来月夜对影独酌,岂不庆幸自己位列仙人之末?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檐角上的龙鱼虽不明何意,但映衬在蓝天下方圆衔接的格外巧妙。绿底蓝天,呈心所见。
庭院深深深几许,偏殿往里更是幽静。地面由鹅卵石和方砖铺成,如果不是导游说这里是暗八卦和暗八仙,我倒真想象不出来。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欣赏的同时,实在是惬意。想起刚来丽江时那个黑暗的夜晚,想起为了泡吧淋了整场的大雨,想起骑车去白沙时在玉龙大道上那种绝望的感觉,此刻真的好象泡在幸福缸里,不知如何是好,只想懒懒的晒着太阳,睡个午觉。
再往前走,就是厢房,曾住着少爷、小姐。边上“住”的是根本没有地位的奴仆,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床,24小时待命,悲惨!几任木府王爷颇是英明,从一方豪强做到朝廷命官,在任期间让领地不断扩大,最盛曾包括现缅甸的部分疆域,但他们接受汉族文化精华的同时,也接受了很多世俗的东西,从他们对上(朝廷)和对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身边的奴仆尚且如此悲惨,下民自不用说。他们在改善了民族地位的同时,并没有有效改善劳苦大众的生活地位,这些待会还要提到。
然而,为官者,对自身修养的提高是必要的,否则也不可能以个人的处世哲学去推动一个民族的发展。这一点,从木增王爷的书画真迹就可以看出来,那一手狂草,着实见出功力。说到这里,还要插一句,这位木增老爷算是木氏王爷中最NB的一个,他还有个神奇的传说:据说他故去前曾说几百年后当金沙断流、玉龙崩塌的时候,他会回来帮助重建木府,果然,1999年玉龙第十三峰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十几分钟。后来,世界银行贷款重修木府,故此有了这一传说。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木老爷和木夫人分床而睡,这一点倒是很潮流。两人的床都是单人床,彼此都很有自己的空间。
转朱阁,低绮户,走过一座“人行天桥”,便来到了木府的后院。一座塔楼的二层,是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记录了木府上百年来的兴衰,其中最有趣的要属官民两姓“木”、“和”的来源了。传明朝天子将天子之姓“朱”抽横去撇,变为一个“木”字,赏赐给纳西的王爷和一干贵族,而平民则赐姓“和”,即为“木”字带个斗笠,背个箩筐,终日劳作的忠实写照。现在的木姓早已失势,街头巷尾贴着民警的联系方式,大部分都是姓“和”的。按一位大妈的说法,现在是“和”姓得势了。也是,这么久,在丽江都没找到一个“木”姓的,是人数太少,还是已去到异乡?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博物馆里还有周边石头城、黎明、白水台等的介绍,我唯对那牛奶一般的白水台很感兴趣。虽然日程安排已不允许我们前去观赏,但我还是搬出王老师的照片来以飨自己。只是碳酸钙,可感觉胜似牛奶海。
走出博物馆,则处处是木府后花园的珍藏版,艳红的花,朱紫的楼,还有我们曾苦苦追求却未得一见的白沙壁画,和东大街上入夜才会锣鼓喧天的纳西古乐,让我们置身于这个更加真实的博物馆。然而白沙壁画并未如想象中那样迷人,纳西古乐中甚至还混杂了一位粗通音律的游客,见我举起相机拍照,赶紧跑下台来。少了宣科的宣讲,古乐似乎只是古乐而已。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随阶梯而上,即登上木府最高的三清殿。三清殿旁,还有一颗桀骜不逊的松树,满树的枝桠全都扭头向下,不知所为何事?进得殿中,几位道士极尽口舌之能欲让我们几位借一个龙头般的仪器算命,然大家都不为所动,也许那松树就是为此扭头吧。
转身踏出殿门,极目远眺,整个大研古镇尽收眼底。远处更有几座青山,化形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稳稳的将这座古镇在千古江山中端放了几百年。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再往前的路就是上狮子山去万古楼了,管理者居然在这里还设了一道官卡,收费15块,让我郁闷的想起前几天那个雨天的早上,那个比我起得还早的售票员。
没办法只好走回头路,少了导游的讲解,我们必须开启自己发现的眼睛,一处处去感受。路途中不断有奇特的指示,我差点以为这是纳西文字,呵呵!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回到“天桥”的时候,正是一场大雨,我们一面温习当年木府王爷时时要做的体恤民情的功课,一面静享这雨中的宁静。桥阻隔了风,雨清洗了空气,等这一阵绵绵的细雨把刚才略带压抑的气温浸凉一点之后,我们又回到了木府前院。
导游千篇一律的讲辞惯性的引导大家千篇一律的思考,自己去看则马上变得无厘头起来。认为男模特模仿的好请发短信1,认为女模特模仿的好请发短信0,联通发送到6458,移动发送到9458,小灵通请发送到999458,我们将从票选正确的朋友中抽取一位获得100万大奖。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回到万卷楼,回到这纳西故地上汉文化的发源地,慢慢的有种特别的感觉。看这“楼外青葱楼内朱,眼含翠玉心上舒。曲笔不知何处去,万卷楼藏万卷书。”读书于此真乃享受,怪不得门前说是“天雨流芳”呢!这么美的事情,怎不吝好词来形容!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出得木府,最后回望了一眼万古楼,我们便重又踏上了石板路,搜寻着我们想要搜寻的东西。路上行人还是络绎不绝,我只在人缝中发现我们在束河喝过的酥油茶,在丽江变得格外便宜。带着一点点懊恼,我们又暴吃了一顿炸豆腐,用满足的嘴和胃去抵消那无聊的情绪,并且找到一家看起来很不错的手工作坊,替我们制作了一套情侣衫,辅以古怪的纳西文字,我们总算有些实质性的收获了。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带着也许是我们的第一套情侣装,满足的向回走,思想着也许还会有什么收获?东大街朝北的阳光有些黯淡下来,远处密布的云突然松动了一下,我终于看到了玉龙雪山的一角?!这绝不是什么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也许是我此行和玉龙的最亲密接触,为什么不把它记录下来。
不能仔细看你,就让我看你一眼……
本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属于作者所有,如有意转载,请征求作者同意。Jeff哥字
晚上郭老师热情的邀请我们共进晚餐,我们找到他们昨晚入住宾馆楼下一家“丽水山珍”(七星街上),四个人仅用88块便享用了一顿极为丰富的蘑菇火锅。买单的时候,那个小妹还笑着问,是不是没在丽江吃过这么便宜又好吃的晚餐?呵呵,还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