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引介绍:
需求:
一般的应用系统,读写比例在10:1左右,而且插入操作和一般的更新操作很少出现性能问题,在生产环境中,我们遇到最多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还是一些复杂的查询操作,因此对查询语句的优化显然是重中之重。
说起加速查询,就不得不提到索引了。索引:
简单的说,相当于图书的目录,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的找到需要的内容.
在MySQL中也叫做“键”,是存储引擎用于快速找到记录的一种数据结构。能够大大提高查询效率。特别是当数据量非常大,查询涉及多个表时,使用索引往往能使查询速度加快成千上万倍.
本质:
索引本质:通过不断地缩小想要获取数据的范围来筛选出最终想要的结果,同时把随机的事件变成顺序的事件,也就是说,有了这种索引机制,我们可以总是用同一种查找方式来锁定数据。
2 索引方法
1. B+TREE 索引
B+树是一种经典的数据结构,由平衡树和二叉查找树结合产生,它是为磁盘或其它直接存取辅助设备而设计的一种平衡查找树,在B+树中,所有的记录节点都是按键值大小顺序存放在同一层的叶节点中,叶节点间用指针相连,构成双向循环链表,非叶节点(根节点、枝节点)只存放键值,不存放实际数据。下面看一个2层B+树的例子:
注意:通常其高度都在2~3层,查询时可以有效减少IO次数
系统从磁盘读取数据到内存时是以磁盘块(block)为基本单位的,位于同一磁盘块中的数据会被一次性读取出来,而不是按需读取。InnoDB 存储引擎使用页作为数据读取单位,页是其磁盘管理的最小单位,默认 page 大小是 16kB。
b+树的查找过程
如图所示,如果要查找数据项30,那么首先会把磁盘块1由磁盘加载到内存,此时发生一次IO,在内存中用二分查找确定30在28和65之间,锁定磁盘块1的P2指针,内存时间因为非常短(相比磁盘的IO)可以忽略不计,通过磁盘块1的P2指针的磁盘地址把磁盘块由磁盘加载到内存,发生第二次IO,30在28和35之间,锁定当前磁盘块的P1指针,通过指针加载磁盘块到内存,发生第三次IO,同时内存中做二分查找找到30,结束查询,总计三次IO。真实的情况是,3层的b+树可以表示上百万的数据,如果上百万的数据查找只需要三次IO,性能提高将是巨大的,如果没有索引,每个数据项都要发生一次IO,那么总共需要百万次的IO,显然成本非常非常高。
强烈注意: 索引字段要尽量的小,磁盘块可以存储更多的索引.
2. HASH 索引
hash就是一种(key=>value)形式的键值对,允许多个key对应相同的value,但不允许一个key对应多个value,为某一列或几列建立hash索引,就会利用这一列或几列的值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出一个hash值,对应一行或几行数据. hash索引可以一次定位,不需要像树形索引那样逐层查找,因此具有极高的效率.
HASH与BTREE比较:
hash类型的索引:查询单条快,范围查询慢
btree类型的索引:b+树,层数越多,数据量越大,范围查询和随机查询快(innodb默认索引类型)
不同的存储引擎支持的索引类型也不一样
InnoDB 支持事务,支持行级别锁定,支持 Btree、Hash 等索引,不支持Full-text 索引;
MyISAM 不支持事务,支持表级别锁定,支持 Btree、Full-text 等索引,不支持 Hash 索引;
Memory 不支持事务,支持表级别锁定,支持 Btree、Hash 等索引,不支持 Full-text 索引;
NDB 支持事务,支持行级别锁定,支持 Hash 索引,不支持 Btree、Full-text 等索引;
Archive 不支持事务,支持表级别锁定,不支持 Btree、Hash、Full-text 等索引;
3 索引类型:
一.普通索引
普通索引仅有一个功能:加速查询
1 创建表同时给name字段设置为普通索引.
2 单独给表指定普通索引.
3 删除索引
drop index idx_name on tb1;
4 查看索引
show index from tb1;
5 查看索引 列介绍
1、Table 表的名称。
2、 Non_unique 如果索引为唯一索引,则为0,如果可以则为1。
3、 Key_name 索引的名称
4、 Seq_in_index 索引中的列序列号,从1开始。
5、 Column_name 列名称。
6、 Collation 列以什么方式存储在索引中。在MySQL中,有值‘A’(升序)或NULL(无分类)。
7、Cardinality 索引中唯一值的数目的估计值。
8、Sub_part 如果列只是被部分地编入索引,则为被编入索引的字符的数目。如果整列被编入索引,则为NULL。
9、 Packed 指示关键字如何被压缩。如果没有被压缩,则为NULL。
10、 Null 如果列含有NULL,则含有YES。如果没有,则该列含有NO。
11、 Index_type 用过的索引方法(BTREE, FULLTEXT, HASH, RTREE)。
12、 Comment 多种评注
二:唯一索引
唯一索引有两个功能:加速查询 和 唯一约束(可含一个null 值)
创建表加唯一索引
创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idx_age on tb2(age);
三.主键索引
主键有两个功能:加速查询 和 唯一约束(不可含null)
注意:一个表中最多只能有一个主键索引.
创建表和创建两种方式:
二:创建主键
alter table tb3 add primary key(id);
三:删除主键
四:组合索引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在为某商场做一个会员卡的系统。
这个系统有一个会员表
有下列字段:
会员编号 INT
会员姓名 VARCHAR(10)
会员身份证号码 VARCHAR(18)
会员电话 VARCHAR(10)
会员住址 VARCHAR(50)
会员备注信息 TEXT
那么这个 会员编号,作为主键,使用 PRIMARY
会员姓名 如果要建索引的话,那么就是普通的 INDEX
会员身份证号码 如果要建索引的话,那么可以选择 UNIQUE (唯一的,不允许重复)
4.聚合索引和辅助索引
数据库中的B+树索引可以分为聚集索引和辅助索引.
聚集索引:InnoDB表 索引组织表,即表中数据按主键B+树存放,叶子节点直接存放整条数据,每张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
如图:
1.当你定义一个主键时,InnnodDB存储引擎则把它当做聚集索引
2.如果你没有定义一个主键,则InnoDB定位到第一个唯一索引,且该索引的所有列值均飞空的,则将其当做聚集索引。
3如果表没有主键或合适的唯一索引INNODB会产生一个隐藏的行ID值6字节的行ID聚集索引,
补充:由于实际的数据页只能按照一颗B+树进行排序,因此每张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聚集索引对于主键的排序和范围查找非常有利.
辅助索引:(也称非聚集索引)是指叶节点不包含行的全部数据,叶节点除了包含键值之外,还包含一个书签连接,通过该书签再去找相应的行数据。下图显示了
InnoDB存储引擎辅助索引获得数据的查找方式: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辅助索引叶节点存放的是主键值,获得主键值后,再从聚集索引中查找整行数据。举个例子,如果在一颗高度为3的辅助索引中查找数据,首先从辅助索引中获得主键值(3次IO),接着从高度为3的聚集索引中查找以获得整行数据(3次IO),总共需6次IO。一个表上可以存在多个辅助索引。
总结二者区别:
相同的是:不管是聚集索引还是辅助索引,其内部都是B+树的形式,即高度是平衡的,叶子结点存放着所有的数据。
不同的是:聚集索引叶子结点存放的是一整行的信息,而辅助索引叶子结点存放的是单个索引列信息.
总结二者区别:
相同的是:不管是聚集索引还是辅助索引,其内部都是B+树的形式,即高度是平衡的,叶子结点存放着所有的数据。
不同的是:聚集索引叶子结点存放的是一整行的信息,而辅助索引叶子结点存放的是单个索引列信息.
何时使用聚集索引或非聚集索引
下面的表总结了何时使用聚集索引或非聚集索引(很重要):
动作描述
使用聚集索引
使用非聚集索引
列经常被分组排序
应
应
返回某范围内的数据
应
不应
一个或极少不同值
不应
不应
频繁更新的列
不应
应
外键列
应
应
主键列
应
应
频繁修改索引列
不应
应
也就是总结一句话:
拿数字举例子:比如我想找16这个数,聚集索引先先找第一层 5-28之间,选出5右边 28左边数据,在第二层一个范围15 ,18 ,再在第三层找16这个数. 非聚集索引的话就是也通过b+tree方法找到15这个主键索引,然后在在聚集索引里面找,经过6次io操作.
如果拿具体表举例子,就是我新建表 id name age 有三列数据,通过聚集索引找的是第一行里面所有信息(id name age) 而通过辅助索引(聚集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