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流当中自适应码率的策略

从书上看到的关于自适应码率的一些策略,记录一下,实现上面因为在推流端就可以完成这些操作,所以感觉还是比较实用的。

具体实现细节可能还需要琢磨琢磨,才能运用到现实推流当中。

关于上面说的自适应码率策略可以分为三个模块:

1.网络带宽检测模块:

 视频数据采集之后经历了编码推流阶段,在编码阶段有编码阶段的“压缩码率” 、在推流阶段有推流阶段的“推流码率”。

 这个模块主要是对上面两个阶段的码率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当前网络上行带宽是否足以将编码器编码出来的视频帧发布到CDN接点服务器上。

2.码率调整策略:

 由上面的带宽检测模块得出的结果也就分为了:“期待发送码率” 和 “实时压缩码率”。

 目的就很明显了,就是按照发送码率反馈给编码器来调整压缩码率,这里这两个值也不能直接拿来就进行对比,也需要结合当前的网络抖动,进行合理的“快速降”,“慢慢升”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整个直播过程的流畅度。

3.实时改变编码器的码率:

   目前主要的应用平台分为移动端和pc端。而编码又可以分为硬件编码和软件编码。相对pc端的移动端更多使用硬件编码。

   ios使用VideoToolBox 进行硬件编码,对系统要求必须是ios8.0以上直接使用videotoolbox 的API设置码率和fps就可以。

 android使用MediaCodec进行硬件编码,相对ios的话android可能就需要更多的适配了,厂家不同机型不同不能像ios那样直接调整。

 pc端一般都是软件编码,可以使用ffmpeg进行编码(内部使用的libx264),也可以直接使用libx264库进行编码。

<think>嗯,用户询问SRS如何实现带宽检测和码率自适应功能。我需要从系统指令和用户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 首先回顾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SRT Encoder基于srt协议中的rtt、maxBw、inflight等信息预测带宽,这虽然不是直接关于SRS的,但原理可能类似。引用[2]说明SRS的核心程是管理连接和生命周期,引用[3]提到SRS在RTMP生态上的优势,引用[4]解释不同分辨率对应不同码率。 用户真正需要的是SRS的具体实现机制。根据我的知识,SRS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带宽检测方面,SRS会实时监控网络指标如RTT(往返延迟)、丢包率、数据包到达间隔时间。例如在SRT/WebRTC传输中,通过ACK/NACK反馈计算抖动和丢包率。 码率自适应方面,SRS采用算法如AIMD(加性增乘性减)或GCC(Google Congestion Control),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视频编码参数。例如检测到高丢包率时会逐步降低码率。 用户可能还想知道具体使用场景。结合引用[3][4],直播场景中SRS能根据观众网络状况切换360P/720P等不同码率。实现时涉及转码集群生成多码率版本,边缘节点根据客户带宽分发对应版本。 需要补充说明SRS的模块协作:带宽检测在传输层执行,结果传递给应用层的自适应模块,后者通过API控制编码器或切换预转码。对于开发者,可通过SRS的hooks或HTTP回调接口定制策略。 相关问题设计需覆盖原理(如GCC算法)、实践(配置方法)、对比(与其他方案差异)等维度。例如可询问SRS与QUIC集成情况,或如何验证自适应效果。</think>SRS(Simple Realtime Server)实现带宽检测和码率自适应主要依赖其内置的**拥塞控制算法**和**多码率转发机制**,核心程如下: --- ### 一、带宽检测原理 SRS通过实时分析网络传输层指标进行带宽预测: 1. **RTT(Round-Trip Time)监测** 计算数据包从发送到收到ACK的时间差,反映网络延迟。突发性RTT增长可能预示拥塞。 $$ \text{RTT} = t_{\text{ack}} - t_{\text{send}} $$ 2. **丢包率统计** 基于NACK(丢包重传请求)或超时重传计数,计算丢包率: $$ \text{LossRate} = \frac{\text{重传包数量}}{\text{总发送包数量}} \times 100\% $$ 3. **吞吐量估算** 动态测量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数据量: $$ \text{Throughput} = \frac{\text{有效载荷数据量}}{\text{测量时间窗口}} $$ --- ### 二、码率自适应实现 根据检测结果动态调整输出码率: 1. **基于GCC算法(Google Congestion Control)** - 当丢包率 > 5% 或 RTT 持续增长时,触发码率下降(乘性减小) - 网络稳定时缓慢提升码率(加性增大) - 码率调整公式示例: $$ \text{TargetBitrate} = \begin{cases} \text{CurrentBitrate} \times 0.85 & \text{if LossRate > 0.05} \\ \text{CurrentBitrate} + 50\ \text{kbps} & \text{otherwise} \end{cases} $$ 2. **多码率切换(ABR)** SRS支持转码生成多分辨率(如1080p/720p/480p),根据客户带宽自动切换: ```mermaid graph LR A[ 原始码率] --> B(SRS服务器) B --> C{实时带宽检测} C -->|高带宽| D[分发1080p@4Mbps] C -->|中带宽| E[分发720p@2Mbps] C -->|低带宽| F[分发480p@800kbps] ``` 3. **协议级支持** - **SRT协议**:直接利用其 `maxBW` 字段动态调整发送速率[^1] - **WebRTC**:集成TWCC(Transport-Wide Congestion Control)反馈机制 - **HLS/DASH**:通过m3u8/MPD清单文件声明多码率版本,客户自主切换[^4] --- ### 三、关键配置项 在SRS配置文件 `srs.conf` 中启用相关模块: ```nginx # 启用带宽自适应(WebRTC场景) rtc_server { enabled on; # 设置GCC参数 candidate $CANDIDATE_IP; } # 多码转码配置 vhost __defaultVhost__ { transcode { enabled on; ffmpeg ./objs/ffmpeg/bin/ffmpeg; engine hls { enabled on; # 生成三档码率 output rtmp://127.0.0.1:[port]/[app]?vhost=[vhost]/[stream]_[resolution]; exec ./ffmpeg -i ... -c:v libx264 -b:v 1500k -s 1280x720 ...; exec ./ffmpeg -i ... -c:v libx264 -b:v 800k -s 854x480 ...; } } } ``` --- ### 典型应用场景 1. **移动直播**:在4G/5G网络波动时自动降码率畅 2. **跨国传输**:通过SRT协议对抗长距离网络丢包[^1] 3. **教育直播**:学生弱网环境下自动切换低清 > ⚠️ **注意**:SRS的自适应能力依赖于传输层协议(如WebRTC/SRT),传统RTMP协议因缺乏双向反馈机制,需配合客户SDK实现自适应[^3]。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