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线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无线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互联网与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激情碰撞,一个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无线互联网新世界就此诞生。

无线互联网第一次把互联网放到人们的手中,实现24小时随身在线的生活。信息社会许给人类最大的承诺——随时随地随身查找资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从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正如中国移动一句广告语所说的那样——“移动改变生活”,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用餐、出行、工作时,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信息、查找位置、分享感受、协同工作……数以亿计的用户登录移动互联网,在上面停留数十分钟乃至十多个小时,他们在上面生活、工作、交易、交友……这些崭新的人类行为,如同魔术师的手杖,变幻出数不清的商业机会,使得无线互联网成为当前推动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技术力量。

无线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这让企业级用户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必要性,纷纷开始规划和摸索进入无线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总而言之,无线互联网大有可为。

 

二主要技术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实现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从网络的角度来看,需要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宽带移动技术的支持,主要包括EVDOWCDMA等,随着以OFDM为核心的LTE技术的成熟及其商用,将会更好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终端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功能强大的智能终端的支持,创新发展的智能终端技术将是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黏性的重要手段。此外,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实现过程中还需要移动Web2.0 技术,移动业务实现的辅助技术,由于这两类技术对大众而言相对生疏,因此重点介绍如下:    1)移动Web2.0 技术 Web2.0是目前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技术,而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移动互联网则是基于移动Web2.0 技术。顾名思义,移动Web2.0 技术是在Web2.0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包括:丰富互联网应用的移动 Ajax 技术,实现应用聚合的移动 Mashup 技术,支持桌面应用且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移动 Widget 技术和促进用户参与用户定制的WiKi技术。    2)移动业务辅助技术    为了支持新型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和应用,面对移动网络无线资源稀缺,无线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如移动视频与压缩技术、移动定位与搜索技术等。

招聘企业对该技术的需求

 1、勇于创新精神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创新是其生命力。时刻面临新的产品、新的应用、新的技术、新的盈利模式、新的营销模式、新的客户需求等等。相对而言,移动互联网行业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借鉴。恐怕再也没有哪个行业或者哪个时期能够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一样开放和包容,鼓励一切创造性甚至是颠覆性的创新。创新能力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的最大特征和基本要求。

 

2、跨界复合能力

 

  移动互联网本身就是行业复合的结果,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并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多样化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最好具有复合、跨界行业的能力,具有多向思维,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如研发人才,有时既要熟悉手机平台,又要熟悉互联网编程,CJava等语言都要懂,甚至PHP等都要懂一点。营销人才如果能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跨渠道的复合能力将是非常重要。小米公司“不想做产品经理的销售不是好设计师”的理念,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移动互联网人才要勇于尝试一切新鲜技术和手段,需要跨界眼光、跨界思维和跨界方法。

 

3、学习适应能力

 

  互联网行业本身是一个极富变化、日新月异的行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变化性推向极致。一个新的应用,可能很快得到普及,也很可能很快走向没落,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极速变化,竞争对手不处不在,各类产品多如牛毛,技术和产品一日千里,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

 

4、捕捉和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力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更强调个性化,从产品对象、需求、架构、设计、界面、操作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更强调个性化;从业人员要更善于捕捉和满足这些个性化需求;同时要能更深入地接近终端用户。

 

5、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更多的独立自主性,既意味着相对其他行业,拥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的自由度,同时又意味着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提升和自主完成的责任感。作为新兴行业,大家其实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而且很多企业都处于初创不久或高速成长期,不可能有更多的健全体系去依赖,必须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激情和责任。

 

  上述是移动互联网人才的一些共性要求,当然每家企业、每个职位,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和要求,其他个性化要求要视每个具体职位而定。

 

无线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无线互联网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革新是其主要趋势未来其有以下六大发展趋势:

(1)是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无线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

2)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3)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4)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5)是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

 (6)是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准营销为主,但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挖掘的不断深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总结

无线互联网方兴未艾,在如今智能化浪潮下将大有可为。依托无线互联技术的科技公司在无线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应当紧随时代潮流,加快科技创新,满足人们对无线互联发展的渴望与需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